生命里的“中轴线”
2024-10-21王成伟
科教新报 2024年41期
我对北京最初的概念,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那篇《我爱北京天安门》。湖北乡下一个偏僻学堂里的孩童,看着新课本里华丽宏伟的城楼,独自凝神幻想了半晌。
长大了,命运安排我走出山村,进城读书。
那年暑假,我和同班同学生平第一次跨出了省界。两个乡下少年,心中像牵了一条线,坚定地迈向那个魂牵梦绕多年的圣地——北京。
抵达北京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沿着中轴线向小学课本上的天安门进发,向故宫靠近。笨拙的我不会骑自行车,便拿着硕大的地图,一边在后座为骑车载我的同学辨别8344ec46c42889888d388958e131c4ff方向,一边欣赏扑面而来的高楼大厦。不记得骑了多久,只知道看不到天安门就不能停止。沿路的绿荫遮挡着烈日,照拂着远方来的乡下少年。
北京的中轴线,那么绿,那么直!
我的父母日渐年迈,北京对他们而言,从少年起,一直是个遥远的梦。
母亲60大寿那年,我决心实现他们的这个愿望。那是个九月。北京的街头枝繁叶茂,景色宜人。我陪着父母一大早赶到天安门广场看了升国旗仪式,登上了城楼,游览了故宫……看着晨晖里双亲欢悦的神色,我倍感幸福。那一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到达了共同的梦想之地。
世间所有的风景,都不单纯是物理意义上的景色。
天安门城楼、故宫、大栅栏…… 中轴线沿线一切的风物遗迹,都静静地挺立在历史和现实里,岿然不动。
我和父母、同窗、师友沿着中轴线的情缘际遇,让北京中轴线如此诗意地映照着我的少年、青年、中年,还有我尚未到来的暮年;也见证着友情、亲情、乡情,成为我生命的烙印,结实地横亘、闪耀在生命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