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诗性启蒙
2024-10-21边晓红
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课外阅读》的一组儿歌。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读完了儿歌,看孩子们意犹未尽,我随口说道:“以后你们也可以试着写写儿歌。”
于是,我开始试着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教室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与写联系起来。“可以写话,三句五句;可以写儿歌,三行五行。”孩子们饶有兴趣。
我发现懵懂的孩子已经喜欢上了,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语言音乐性的感受力,让他们从小就与诗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他们是“天生的诗人”。
教学王宜振的《秋天》,我就在一个“读”字上下功夫。诗是讲究音乐性的,押韵和节奏是诗的传统技巧。朗读《秋天》,先是读中感受押韵,接着读出节奏的快慢、音调的起伏,再做到边读边想象,仿佛自己就走在秋天的田野上。这样的读,就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和意境的美。这是读诗的第一层次。
读诗需要学会细细地品味,要深入思考,想象出诗背后的意味。这是读诗的第二层次。品读《秋天》,如为什么“秋天的太阳yQPW+Qd93hDEz5gMDBlnig==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是什么意思?当秋天田野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出现在脑海之中时,诗描写的意境已经在心中了,虽然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读诗的第三个层次是体验诗的情趣和意蕴。教学《秋天》时,教师对这样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追问:作者写秋风、秋光用了什么方法?诗中哪些小节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哪些词语表示的是人的动作?作者拟的这个人是大人还是小孩?作者把田野里的秋风、庄稼、水果等想象成了一个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让你感受到了田野的什么?作者对秋天是怎样的情感?
教学儿童诗,引导学生尝试写诗,给天真的学生以诗性的启蒙,让他们学会抒发和表达,学会诗意地生活,是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是读诗的第四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