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节生长”与“向高而立”

2024-10-21尹璇李卓耘姜明顺贺宇臻李刚

党员生活·下 2024年9期

如何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楼宇党建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拓展服务边界,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做实服务、做强企业、做优楼宇、做精产业,带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一幢幢商务楼宇挺拔林立,构成城市天际线上的“经济长廊”。

近年来,在全省各楼宇商圈,党的基层组织真正覆盖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各方力量、提升服务质效、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以楼宇党建“软实力”带动楼宇经济“硬发展”。

暖心服务,“楼门口”就像“家门口”

中午十二点,正是写字楼里白领们的午休时间。位于武汉市硚口区的武汉城市广场10楼逐渐热闹起来,白领们或在健身站挥汗如雨,或在阅读站静心沉浸,或在交流区欢声笑语……

武汉城市广场建成于2013年,26层的写字楼里聚集着60多家健康服务、现代商贸、科技服务类企业,是一座纳税亿元楼宇。

2021年,同济健康城服务业集聚区江城红领驿站·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成落户武汉城市广场10楼,总面积677平方米,设置阅读站、健身站、心理咨询室等特色服务空间,依托“K11武汉同济产业科创中心”“越秀财富中心越港湾党群活动中心”等分站点,就近就便满足集聚区企业及职工多元化的生产生活需求。

眼下,像这样的红领驿站在武汉“遍地开花”。按照“1个主阵地+N个分站点”模式,武汉市高标准打造30个主阵地、132个分站点的集聚区“江城红领驿站”线下服务平台矩阵,集成24小时政务服务区、健康小屋等功能室。

企业职工在哪里,阵地就建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聚焦楼宇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楼宇党组织从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出发,为企业职工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以可感可及的服务“软”环境,优化建设品质楼宇的“硬”实力。

“孩子跟我们一起上下班,不出楼栋就把托管、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安心又方便。”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武汉市武昌区长城汇写字楼开设免费暑期托管班,暖心服务赢得企业职工们的点赞。

早在2021年,武昌华中金融城服务业集聚区综合党委聚焦企业职工普遍面临的暑期“带娃难”问题,将楼宇托管班纳入“集聚区综合党委年度十件实事”,链接团委资源,由专业社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开办全市首家楼宇托管班——长城汇“红领巾学堂”。

“综合职工意见,开设武术、滑轮、书法等10余项特色课程,楼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四方共管,让孩子和父母一起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长城汇楼宇党委书记、理事长杨芳介绍。

近年来,武汉市各集聚区共建设“白领食堂”13个,共享“潮汐停车位”2000余个,开设楼宇商圈寒暑假托管班60个,职工群众用餐难、停车难、托育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优”无止境,政企联动“零距离”

步入襄阳市樊城区天元四季城正门,国内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门店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自从解决了充电桩的难题,门店销售额稳步攀升。”该门店经理瞿女士回忆,2022年门店进驻之初,因充电困难,客户无法享受坐乘体验,门店人气高、效益差,但铺设线路、建设充电桩,需要协调物业、社区、供电、消防等多家单位。

同年,天元四季城商圈综合党委正式成立,面对商户诉求,综合党委主动对接物业、社区,并联系电力、消防等单位实地踏勘,最终敲定了一套既满足商户需求、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施工方案。

“我们主动上门、对接搭桥,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延伸政府服务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天元四季城商圈综合党委书记陈子鹏表示。

打通政务便民“快车道”,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近年来,襄阳市坚持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随着全市33个楼宇商圈综合党委的全覆盖,持续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纳税服务、用工引才等20多项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下沉至楼宇商圈。

“原先每次到税务大厅,往返至少1个多小时,现在下楼不到10分钟就能领取发票,省了不少事!”在位于黄石市黄石港区万达广场写字楼A座一楼大厅的“智慧政务e站”,一名企业财务人员连连称赞,他刚刚在自助机上领取了定额发票。

工商营业执照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异地就医备案、企业社保查询打印……“智慧政务e站”成了周边商户、企业和居民“家门口”的“市民之家”,一站即可办理94个高频事项。

资源下沉,服务提能。2022年,黄石港区万达社区党委通过部门联动,协调政数局在万达广场写字楼建设打造“智慧政务e站”,配备“智慧政务无人值守站”集成机和医保缴费自助查询打印机、天然气缴纳自助服务终端等6台设备,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为周边两千余家企业商户和六万余户居民群众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以“小站点”推动“大服务”。

发展共赢,释放楼宇经济“新活力”

楼宇商圈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载体,如何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全省各楼宇商圈党组织持续拓展服务边界,延伸服务触角,不断增强楼宇商圈的吸引力,实现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党建+招商”,激发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活细胞”,盘活楼宇“一池春水”——

地处武汉市武昌区最繁荣的腹地、46层高的保利文化广场巍然屹立。这座科技感与美感并存的大厦,是地标性亿元楼宇,也是武汉市首个“党建+招商”共享中心。依托45层1080平方米的共享空间,为企业量身定制过渡办公空间,提供优质的落户服务。

“在这里的幸福感很高,我们公司已经决定正式入驻。”中电信翼康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总经理梁静介绍,今年4月,公司初到武汉,正愁没有落脚的地方,保利文化广场提供了可拎包入驻的经理室和共享工位,免费使用3个月,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曾在保利文化广场过渡办公的25家企业已全部落户武昌区,切实把高质量党建转化为楼宇“拔节生长”的强劲动力。

“党建+孵化”,点燃新质生产力红色引擎,打造科创企业茁壮成长“强磁场”——

湖北中润高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宜昌市三峡云计算中心,是一家综合工业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创业之初,急缺工业自动化集成相关技术人才。落户三峡云计算中心后,在党组织牵线搭桥下,中国科技开发院(宜昌)云计算孵化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对接三峡大学机械专业硕士、本科学生进入该公司实习,邀请高校专家深入该企业开展技术诊断指导,帮助解决科研攻关难题,加快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扎实的技术功底为企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该公司共有专利24件,软件著作权13件,2020年成功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青创板”挂牌上市。

近年来,三峡云计算中心楼宇党建综合体持续强化孵化服务,助力楼宇内的科技企业实现高新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孵化和产业化,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全链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有“科技+金融+服务”类型企业160家,已培育规上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

“党建+运营”,变“线上流量”为“线下客流”,助力消费型企业驶入互联网宣传的“快车道”——

作为武汉市传统商圈的代表,江汉武商商圈时尚消费集聚区汇聚武广、国广、世贸等6大商业主体,辖区内商业店铺超1000家。集聚区综合党委链接辖区资源,在网络平台推出“武广商圈企服直播间”,通过导师问诊、视频直播、实地走访、资源对接等形式,帮助商圈楼宇内的商业店铺增加曝光率、吸引客流量。

党组织为楼宇商圈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企业信心不断增强,纷纷加大经营投入、扩大人员规模。截至目前,全省税收亿元以上楼宇75个、千万元以上楼宇158个,分别较2022年增加19个、36个。

“穿针引线”,扩大产业链“朋友圈”

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碳汇大厦拔地而起,全国碳市场“碳资产大脑”与“碳交易枢纽”——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登”)就位于这里。

作为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中碳登的落户奠定了当地低碳产业的基础,更带动了双碳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集聚,一个围绕碳交易拓展形成的低碳产业链初见雏形。

依托核心企业打造核心楼宇,碳汇大厦楼宇党组织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碳交易服务产业标杆示范楼宇,促进入驻企业之间互相协作互相赋能,实现产业链集聚效应,构建高效“双碳生态圈”,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全国低碳产业示范区、全国碳金融集聚区的建设。

“足不出楼,我们就能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最新政策,还能链接上下游产业企业,业务洽谈合作更高效便捷。”中财荃兴绿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丹表示,大厦里上下游企业聚集,汇集了行业内各领域的优质资源。

在汉正街,100万件衣服,从设计到交货,最快只需5天。

“令人惊叹的‘汉正街速度’,得益于近年来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集聚区综合党委的建立。”汉正街道党建办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为推动汉正街服装产业集群向时尚创意产业集群转变,综合党委带领龙头企业组团外出学习先进管理模式;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定期承办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和服装新锐设计师大赛;吸引500余名服装设计师扎根汉正街;不断延伸服装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及全省市州服装产业的发展。

如今的汉正街,已形成销售窗口在汉正街,生产制作在周边,研发、设计、打版、生产、展示、销售“六位一体”的服装1小时产业圈。通过区域统筹、融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蓬勃发展,实现了从“小商品市场”向“时尚汉正街”蝶变。

党组织“穿针引线”,让楼宇“上下楼”变“上下游”,握指成拳,“左右楼”成“左右手”,互促共进。楼宇商圈的发展力、凝聚力和生产力持续增强,汇聚成带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