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思政工作规律 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2024-10-20李晓兵
北京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创新举措、奋发有为,持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大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促协同
以强化顶层设计为出发点,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主任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构建分工明确、运转协调、高效精干的学生工作体系,引领推动改革实践。一是坚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优化党委学生工作部职能,突出各部门核心任务、部门间深度融合,在各项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协同联动,建立党委学生工作部定点联系院(系)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本研一体管理、协同推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修订《院系学生工作综合考评办法》,优化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流程。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形成“1+N”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多项制度文件,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三是坚持夯实思政育人工作基础。拓展线上培训、实践教学和海外研修项目,举办“辅导员半月谈”工作沙龙,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等专题培训,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专项课题,打造“形势与政策”大讲堂、“辅导员开讲啦”等品牌活动,全面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突出思想引领,培根铸魂守初心
以培根铸魂为核心点,加强学习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教育形式,持续强化学生思想理论武装。一是不断完善党支部书记、预备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及优秀学生骨干的“四级”培训体系。定期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青年共产主义者培训班,年均覆盖学生7500余人次。设立党建、班建基金,组织各班级、党支部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和主题党日活动,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3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二是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厚植爱国情怀。邀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举办北京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启航新征程”百姓宣讲示范团进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与以黄文秀同志为原型的纪录电影、电视连续剧,设立黄文秀教育基金,将优秀校友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相关主题教育。三是加强理论宣讲,凝聚青年奋进力量。打造具有北师大特色的青年宣讲队伍,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巡讲1000余场,走进近百所大中小学,覆盖受众36.6万人次,学生党员宣讲团“百场宣讲走基层”获评2022年北京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
拓展育人平台,多措并举强实效
以守正创新为关键点,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努力建好各类育人平台。一是搭建分阶段、分类别的学业辅导平台。针对本科生开展基础课考前辅导、毕业论文撰写等辅导活动,针对研究生开展“治学修身”京师大讲堂与学术沙龙活动。发挥朋辈榜样力量,开展“学霸已就位”“学霸正科研”等品牌活动。加强校院联动,设立学业辅导专项经费,实现31个院(系)学业辅导室全覆盖,形成了包含100余人的学业辅导管理团队和300余人的导师团队。依托学业辅导中心与北京5所高校开展“1+5”共建计划,共享学业辅导经验资源,共谋学业辅导工作发展。学校学业辅导中心首批获评“北京高校学业辅导示范中心”。二是构筑全方位、多样化的文化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的育人功能,举办宿舍文化季和国防教育文化季系列活动,营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宿舍文化和国防文化氛围。建立“全要素、实战化、情景式”军训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军训全过程,扎实开展征兵宣传,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先后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入选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名单。三是拓展长效性、服务型实践育人平台。每年遴选近300支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寒假返乡调研,覆盖学生1万余人次。与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机制,推出“青春力行”基层政务专项实践,选拔优秀学生赴各地实习锻炼。四是打造矩阵式、精品化的网络育人平台。成立“京师学工新媒体联盟”“京师学工”新媒体传播工作室,实施“网络育人同心圆工程”,每年择优扶持一批网络思政工作室,表彰一批校园正能量网红青年,培育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课题。打造一大批广受师生欢迎的新媒体作品,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发。开展“青春正能量闪亮E世界”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涵养青春向上、积极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五是打造有情怀、有特色的师范教育平台。实施“四有”好老师养成计划,开展“致敬时代楷模,争做大国良师”主题教育,组织“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评选调研,举办“四有”好老师大讲堂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师德榜样。举办教师基本素养提升训练营,组织暑期支教和支教精品课程大赛,拓展北师大三附中“朋辈教育”共建项目和西城区、东城区、石景山区教委及中小学实习锻炼项目等,不断促进学生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聚焦学生需求,服务成长促全面
以全面发展为落脚点,精准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完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一是推进就业育人“使命”工程。将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化”讲座,推出“精准化”服务,推进“一张表”工程,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成立“星辰”选调生政策宣讲团,举办基层就业论坛、就业经验分享会等,深入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二是开展心理育人“心灵”工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攻坚计划,构建四级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以及“三全”心理健康和危机预警机制。每年开设不低于20门次的公共选修课程,定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深度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身心动态。打造五维朋辈互助体系,积极开发团体心理辅导项目和心理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三是建设资助育人“励志”工程。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校“强师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志远计划”、“优师计划”列为重点资助对象。不断提升资助精准化水平,建立“1+6”精准认定体系。着力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建立“经济援助—素质提升—思想引导—品质锤炼”相贯通的资助育人体系,打造多项特色育人品牌活动。组建“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队伍,努力讲好资助故事、励志故事,积极营造励志笃学、自强不息、感恩奉献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