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策略

2024-10-20宁可珂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9期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助推下,新媒体崛起态势势如破竹,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首选和主要渠道,不断侵占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传统媒体积极地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本文通过分析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及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提出了传播优化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9.002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的优势节目,在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权威性、公信力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在传统媒体时代,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随着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信息传播权不断被分化和平民化,信息生产和发布的低门槛,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自媒体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与此同时,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线性信息传播模式已经被颠覆,一种交互开放式的双向信息传播模式已经确立。在融媒传播语境下,电视新闻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在信息获取和传播方面,必须要善于借力新技术和新媒介,创新新闻信息获取和发布的全链条,优化传播策略,生产更加全面多元的电视新闻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红利,拓展电视新闻的覆盖面和受众群体,探索更深层次的电视新闻融媒发展之路。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化策略。

1.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特点

1.1 时效性更强

融媒时代,网络新闻实现了“上一秒发生,下一秒传播”的即时传播。网络直播通过同步关注新闻事件的进展,直接将新闻事件从发生到报道发布的时间差缩减为零。在这种传播语境下,受众重视实时信息,时效性越强的新闻,往往会借助网络全网传播,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产生更大的传播影响力。

电视新闻必须要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有时效性的报道,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赢得观众的青睐,电视新闻也需要“与时间赛跑”,优化报道方式,缩减报道时间,提升新闻时效性,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1.2 互动性更强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以单向传播为主,生产新闻内容通过电视信号传递给观众,在这种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中,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在融媒时代,随着社交属性明显提升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模式确立,电视新闻也在不断升级优化传播方式,互动性更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开通了多种互动方式,不仅在屏幕上与观众互动,还通过微博、微信、在线直播等多种方式与受众互动,鼓励和便于受众参与到节目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他们的反馈和评价,调整节目内容与形式。第二,重视利用新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收集目标受众的网络浏览痕迹,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新闻需求,实现目标受众的精准“画像”,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新闻内容,实现类似于网络媒体上的“垂类传播”,提升传播效率。第三,鼓励受众直接参与到电视新闻生产中,成为内容提供者。现如今,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开设了专门的板块,专门播放由观众提供新闻素材,经电视新闻从业者审核“把关”、编辑处理过的新闻节目,这种新闻生产模式实现了大众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和专业机构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的融合,打造了全新PUGC(大众提供素材,专业机构加工传播)模式,实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互动。

1.3 涉及范围更广

首先,融媒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平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而是兼顾各种新媒体,比如说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等,人们可以在网站、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观看新闻视频,这就为电视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其次,融媒时代的电视新闻的传播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包括音视频、图文、文字等多形式,使得传播内容更加生动、可视、易懂[1]。比如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电视新闻从业者可以输入指令,让程序生成一段动画三维展示,对复杂的新闻数据,进行形象立体的展示,帮助观众理解,也可以模拟生成一些没有拍摄到的新闻现场画面,让新闻更加具有现场感。最后,融媒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需要满足社会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要肩负起舆论宣传、休闲娱乐、服务大众等多种职责,这样才能扛起文化宣传大旗。

2.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新闻理念问题

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点是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理念,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从业者是新闻报道的“把关人”,是牢牢掌握着话语权和传播权的“舆论领袖”,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生产新闻报道。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从业者的“把关”角色发生了转变,随着新闻话语权和传播权的不断分化,他们的角色定位正在从“信息把关人”向“信息服务者”转变。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要正确理解和认知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树立“用户意识”,将新闻报道当作“信息产品”,围绕他们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内容生产,同时还需要兼顾主流媒体的社会职责,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但是在新闻实践中,依然有部分电视新闻从业者存在新闻理念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生产的新闻产品偏离受众实际需求,比如说报道过度追求时效性,停留在表面化报道,无法对一些复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满足不了受众的深层次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生产的新闻产品过度迎合受众,出现了低俗、庸俗、媚俗情况,比如说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往往都是一些骇人听闻的社会新闻和喧嚣的娱乐新闻,一些重要性更大的信息如国家大事、重要经济数据、重大科研审稿等等则难觅其中,这样的新闻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博得观众的注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损害。

2.2 内容呈现问题

首先,部分电视新闻节目往往是按照固定的节目板块和编辑思路,在固定的节目时间内编排新闻内容,这种模式往往容易陷入程式化和套路化桎梏,限制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某些重大新闻得不到充分报道,新闻内容的呈现也缺乏新意和创意。其次,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呈现上往往缺乏多层次和多维度报道的理念,导致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够全面深入。最后,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呈现上没有设置互动交流板块,依然停留在单向的输出模式,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新闻节目,难以参与其中。

2.3 传播方式问题

一方面,部分电视新闻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合理利用丰富的声音、画面、文字元素,难以给受众带来有效的视听刺激和良好的收视体验。比如说,对于会议新闻的报道,依然在沿用“会议主题、参会人、会议议程、重要主持人发言、会议反响”这样的报道方式,电视画面采用的是会场远景—参会人员全景—领导近景和发言特写这样的构图方式,一成不变,毫无新鲜感[2]。另一方面,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单一。以往,人们倾向于在电视上看新闻,但是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看新闻更加方便,这时候,电视新闻就必须坚持“移动优先”的传播方式,从移动端用户的新闻传播规律和信息消费需求出发,生产适合在移动端传播的短视频特质明显的电视新闻。但是依然有部分电视人没有意识到移动端的传播影响力,依然坚持“大屏新闻”生产理念,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规律。

3.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策略优化

3.1 打造多维传播思维模式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对于新闻传播的垄断优势逐步弱化,新闻从业者亦不再是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新闻把关人和舆论领袖,因此,“媒体本位”的传播逻辑应被颠覆,新闻传播的思维模式应该从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等四个维度出发,打造多维思维模式。

首先,必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恪守新闻底线,为受众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新闻内容,坚持全面客观公众的信息传播。其次,必须引入互联网开放分享的传播理念,充分认识到融媒体时代信息流通节点消失后带来的传播去中心化趋势,在碎片化语境下重构信息流通节点,做到信息的快速精准传递;还要迎合受众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需求,将受众有效地纳入到信息传播环节;最重要的是,引入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让电视新闻作品在互联网上传播,更重要的是在电视新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再次,传统电视新闻商业模式的衰落,电视新闻市场占有率和广告份额的萎缩,要求电视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必须梳理“用户理念”,将电视新闻受众当作用户来对待,把新闻内容当作新闻产品来运营[3],从信息消费者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受众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定位、个性鲜明的新闻产品。最后,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要树立创新思维,跳出传统的媒体模式化和套路化的新闻采写和传播方式,时刻有跨媒体意识,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创造性地生产出形式化焕然一新的新闻产品。

3.2 重视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

在融媒时代,要实现新传播格局下的电视新闻传播优化,必须从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抓起。

一方面,传统媒体固化的管理模式适用单向的大众传播模式,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大都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模式。鉴于此,电视媒体一定要勇于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架构,打通电视端与新媒体端的管理壁垒,真正建立起融合传播的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电视媒体要实现融合转型,必然需要大量的新媒体和全媒体人才,电视新闻传播也需要复合型人才,编辑记者在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同时,还要当好摄影摄像、视频剪辑、新闻直播、管理好微博微信平台,数据分析师、UI设计师,甚至还要做栏目策划者、市场推广者,这样的跨界选手在电视媒体中少之又少。自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自由的工作形式和高收入,让一些全媒体人才更加偏向于进入这些单位。如何破局?电视媒体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提升在职员工的“全媒体”技能,掌握新媒体产品生产技能,成长为融媒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改革现有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和考核晋升制度,吸引这些优秀人才的主动加入,为发展吸纳新鲜血液。

3.3 再造新闻生产流程

传统的电视新闻生产是一个封闭的线性链条,从选题策划、新闻采访、写稿制作、编辑包装,再到节目播出,整个流程都在电视栏目内部完成。但是融媒时代,随着一种开放交互式新闻传播模式的确立,受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的意愿越发强烈。与此同时,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如何有效识别和分类处理多元化渠道带来的芜杂信息,实现优质内容汇编和呈现,也是新闻从业者的日常工作[4]。最后,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电视新闻不再只是单一的大屏端呈现,而是会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展示在受众面前。因此,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对于优化融媒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势在必行。总体来看,电视新闻流程再造可以遵循以下路径。

(1)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估机制。对于多种渠道平台上的海量内容统一汇总,使用这一评估机制,对其价值和适合传播路径进行科学评估,分发给不同的内容生产部门,将这部分内容进一步加工。

(2)在内容生产阶段,彻底打破以往新闻生产的封闭模式,在互动沟通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将受众的需求融入新闻生产过程,确保新闻生产紧紧围绕受众展开。

(3)内容的分发一定要坚持一次生产,多元传播。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其本身的传播介质不同,因此对于作品的生产要求也不相同,一定要充分挖掘同一新闻素材的内涵,按照统一规划的渠道分发,从而实现信息的全媒体和立体化传播。

(4)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搭建为受众开放交流互动的平台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再经过专业的数据分析,为内容生产提供依据。

3.4 技术内容双驱动

现如今,电视新闻从业者一定要高度重视新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只有把控平台的主动权,依靠技术力量推动平台功能的升级换代,特别是掌握用户数据,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内容用户信息的梳理和整合中,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提供最精准的依据。除此之外,在新闻内容的生产过程中,新技术同样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力,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5],同样可以优化电视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使之焕发出新的传播活力。

技术在前,内容在后,在碎片化和短平快信息消费盛行的当下,人们对于权威的深层次高品质内容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通过最新的技术,用不断更新换代的形式呈现个性化和难以复制的内容,才能最大化满足受众对于内容不断提出的信息新需求。创新是内容生产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生产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电视新闻内容,赋予电视传播更多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融媒传播语境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在以技术力量推动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电视新闻从业者需要充分认知当下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和不足,从自身优势出发,重塑传播理念、引进和培养全媒人才、优化新闻生产流程、革新技术、重视内容创新,这样才能实现优化电视新闻传播,实现传播力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啸雨.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与创新策略[J].传播与版权,2024(10):5-7.

[2]张杰.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效能的提升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08):64-66.

[3]贾志叶.新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力的策略探究[J].新闻传播,2024(04):40-42.

[4]陈斌.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力引导力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0):154-156.

[5]贾红英.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与求变[J].中国报业,2023(05):162-163.

作者简介:宁可珂(1987—),男,安徽池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