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红色资源活化与文旅创新的路径

2024-10-19张培张文庆

中国故事 2024年9期

【导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红色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西柏坡的红色文旅发展需要积极拥抱智慧化和数字化,让红色故事的传播实现动态化和多元化。本文对西柏坡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力图寻找一条适合西柏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即本土化融合沉浸式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了实现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意见,包括打造沉浸式体验区、融合河北本土特色、开发本土红色文创产品、创新推广等。

西柏坡是我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地理位置优越,背依柏坡岭,前临柏坡湖,四季分明,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石刻园、毛泽东生活馆、岗南水库等景点。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20—2022年,西柏坡全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600元、13500元、14346元,全镇800多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业。目前,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在各级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构建出了“大景区、大旅游、大产业、大协作、大交通、大服务”的发展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红色旅游业竞争的逐渐白热化,西柏坡传统的文旅发展模式已经限制了旅游消费的升级,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一、西柏坡景区的发展瓶颈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西柏坡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开发力度不够。例如,红色文化旅游的教育手段主要以现场讲授为主,不能充分满足“现场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结合的需求;在展示方式上,主要以陈列式的展示为主,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游客进一步的求知需求。

(二)文旅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

目前,西柏坡红色旅游区的产业化发展较为单一,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与本土特色、生态、创意、研学等相关业态的融合发展。此外,旅游产品缺乏品牌创建意识,精品匮乏。以西柏坡北庄村红色研学旅游为例,红色研学教育产品零散,以旧址参观、游览为主,大部分红色文创产品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西柏坡独有的特色,与其他红色旅游景区没有太大差别。

二、河北本土特色

西柏坡景区若想摆脱上述困境,应从河北省地域文化出发,融合现代技术,寻找突破。河北的本土特色主要体现在美食、手工艺品和独有品牌等方面。

1.美食。河北有驴肉火烧、驴打滚、莜面、金毛狮子鱼、麻糖唐山、沧州火锅鸡等特色食品。河北美食选料广泛,口味多样,以咸鲜为主,烹调方法也多种多样,体现了河北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2.手工艺品。河北有蔚县剪纸、衡水内画鼻烟壶、景泰蓝、宫灯,以及麦莛、高粱莛、玉米皮等编织的草编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河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俗文化。在长期的多民族交往过程中,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河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如唢呐、皮影、秧歌、龙舞等。

4.驰名品牌。河北拥有今麦郎、君乐宝、刘伶醉、衡水老白干等品牌。这些品牌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和实用性,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上述河北特色体现了河北人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特色既是河北的标签,也是河北的“历史性和文化性IP”,将其充分与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可以创造出特色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的红色文旅发展模式。

三、沉浸式文旅分析

随着文旅消费的升级,用户对沉浸式、体验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沉浸式体验场景和项目应运而生。沉浸式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形成用户黏性,保持旅游景区的热度。沉浸感的打造可借助全息投影技术、裸眼3D技术、数字动画技术、AI等高新技术。目前,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已在探索沉浸式体验的路径。围绕西柏坡的历史事件,结合西柏坡现有旅游资源,融合河北本土特色,可以打造本土化的沉浸式红色体验式文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沉浸式体验区

1.西柏坡纪念馆沉浸式体验。在纪念馆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R、VR等,还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以及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游客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2.中央大院互动体验。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等打造成互动体验区。围绕三大战役、土地革命、七届二中全会,定期举办主题式情景剧场体验。通过模拟当年的工作、生活场景,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建立军事装备体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军事主题乐园;在导游讲解区域,使用全息投影技术或AI机器人,引入第三解答方,与游客互问互答,增强游览体验。

3.建立西柏坡红色俱乐部。俱乐部有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包括军事、政治等版块。结合西柏坡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文化,俱乐部定期举办与军事历史相关的研讨会、主题沙龙等线下活动;线上设立论坛、个人空间等,成员间可分享相关西柏坡知识,讨论有趣的话题,用西柏坡红色旅游串联起志趣相投的发烧友。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成员亲身体验老一辈战略家的超凡军事眼光和政治素养,还能增进他们对军事历史、政治历史和现代军事技术的理解。

(二)融合河北本土特色

1.河北传统艺术表演。与红色故事相结合,在景区内设置河北传统艺术表演区,如皮影戏、评剧、河北梆子等,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感受河北独特的文化魅力。

2.河北特色美食体验。结合河北丰富的美食文化,设置主题餐厅和民宿,推出西柏坡特色美食体验活动。游客可以品尝地道的河北美食,如保定驴肉火烧、承德凉粉等,感受河北的饮食文化。

3.加强与周边区域农业产业园的合作。西柏坡周边的农业产业园有很多,如盛世农合生态园、幸福果园、北庄半岛、东方巨龟苑等。西柏坡旅游景区可使用产业园提供的新鲜、健康食材来制作美食,既保证了食物的新鲜和健康,也支持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西柏坡景区也可以与这些产业园区进行深度合作,打造生态红色旅游景区,将产业园区作为景区的一部分,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4.开发特色美食旅游产品。推出以西柏坡为主题的特色美食旅游产品,如组织游客参与制作传统美食的体验活动,或者设计包含当地特色美食的旅游套餐。这样不仅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还能促进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三)开发文创产品

1.红色主题文创商品。设计推出以西柏坡和河北本土品牌为主题的文创商品,如围绕三大战役的参战主帅,设计内画人物系列纪念品;与刘伶醉、衡水老白干等品牌联合,推出革命纪念系列白酒等。这些文创产品可以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带走一份独特的红色记忆。

2.红色主题历史课程。结合西柏坡的历史事件和河北的文化特色,开发红色主题历史课程。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深刻体会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

3.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和支持高校、研究机构等在西柏坡景区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实践,推动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元素融合。

(四)创新推广

1.利用社交媒体推广。为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线上与全国著名旅游up主合作,利用各大平台,发布西柏坡红色文旅的相关信息;线下联动河南、湖北、安徽等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共享资源,进行区域化合作,如定期举办红色主题文化节等,增强西柏坡景区的影响力,促进红色旅游行业整体发展。

2.跨界合作。打破传统的推广模式,连接其他领域,推出具备影响力的西柏坡红色IP。例如,围绕西柏坡重大事件进行游戏开发设计。将游戏化思维应用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提高游客体验,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邀请石家庄摇滚音乐人,举办红色摇滚音乐会,通过音乐的力量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红色旅游与动漫联动,增加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度。

3.尝试“联名款”。参考旅游企业品牌营销思路,西柏坡可大胆尝试与本土不同领域知名品牌推出联名款,将红色浪漫与个性化设计结合起来。

另外,在后续持续性推广中,需要不断调研,根据回馈信息,营造不同群体的“团建式红色旅游”氛围,将消费游客作为推广宣传的主体,扩大西柏坡红色旅游的影响力。

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将西柏坡的红色文化与河北的本土特色相结合,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红色文旅体验世界,让游客亲身体验红色历史的厚重与河北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以西柏坡为中心,集旅游、文化、农业、制造业及信息网络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链,进而推动区域发展,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绿色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四、结语

西柏坡景区作为我国首批、河北省首家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在现代旅游发展中面临挑战。西柏坡景区未来应该突破传统推广模式,利用新平台,采取跨界合作、个性化定制等形式,不断扩大西柏坡红色文旅影响力,铸造红色大“IP”,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刘晓妍. 西柏坡景区红色旅游发展驱动力研究[D]. 秦皇岛:河北师范大学,2022.

[2] 翟敏涵. 新时代西柏坡红色文化传播研究[D]. 延吉:延边大学,2022.

[3] 张英杰. 河北省着力打造“大西柏坡”[N]. 中国青年报,2011-05-20.

[4] 郝瑞楠.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文化旅游体验质量优化研究[D]. 石家庄:燕山大学,2022.

[5] 马羽昕,刘兴旺,沈和江. 西柏坡北庄村红色旅游研学开发策略研究[J]. 服务科学和管理,2023(2).

[6] 郑梓怡,刘佳微. 新业态背景下文化产业“沉浸化”与“红色化”融合路径[J]. 百科知识,2023(7)

[7] 张丽娟,王舒菡,成雯福,等. 剧本杀对岭南地区红色旅游的推广研究[J]. 传播与版权,2023(18).

[8] 王彬. 从讲故事入手在情感上共鸣——文化服务的“沉浸式”表达[N]. 中国文化报,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