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育鲜活灵动的下一代

2024-10-18伍娭毑周慈

老年人 2024年10期

周老师:

前年底我老伴去世后,我就搬到了儿子家和他们住。儿子儿媳都上班,我主要在家帮他们搞下饭菜,陪下孙女。

孙女今年秋季进六年级了。这次暑假,她妈妈不知道哪里听来很多培训班的信息,说是给她报了提前上六年级课程的班。本来一放假孙女就高高兴兴地说要去上海迪士尼玩,后来被逼上课,每天很不开心的样子。前几年,她妈妈就给她报了不少班,有学跳舞画画的,也有上数学英语的,只疫情期间停了下,上的网课。孙女还私下跟我哭过:“奶奶,我真的不想去上课了,放假不是给我玩的吗?”整个假期,她赌气哪里也不去,快开学时还在跟她妈妈闹,说她不想上学了。我看了好心疼。

我跟儿媳儿子都说过几次,但儿媳的理由是:“现在大家都在上,她不上就会落后,以后高中都上不了。”儿子心里可能不太赞成儿媳的做法,但对这事也没很明确地表态。儿媳要我不要管这事,对我很有意见。

我不想孙女难过,可她妈妈又不听劝,我好焦急,不知道怎么办了。

株洲市 伍娭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慈回复如下:

伍娭毑好,您的来信让我很感慨。您能与孩子共情,是位让人尊敬的祖母。这些年,许多父母在教育上确实“走火入魔”了。有的家长不顾国家三令五申的“双减”政策,拼命“鸡娃”(指给孩子“打鸡血”)。这种“卷”的后果是,孩子累,家长也累,有的孩子还患上抑郁症,甚至导致家庭发生悲剧。

“鸡娃”的“狼爸虎妈”们,会说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可惜的是,这种“好心”,叫作“功利心”,并非“爱心”。其实这往往是焦虑的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或填补自己的遗憾。这种教育的指向是,培养符合世俗标准的“机器”,而不是鲜活灵动的“人”。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拼搏精神,提倡“躺平”,而是说我们不应执着于功利的目标而使错了力。首先努力的方向要对。幸福的模样有千万种,但顽固地让一条鱼去爬树,鱼的结局只有绝望。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得允许孩子顺应自己的兴趣发展,不必强求一粒饱满丰盛的豆子非长成硕大的瓜果。其次是努力的方式要对。孩子有好奇探索的天性,用强迫、恐吓的方式把孩子困在书桌前,即使临时有效,长远来说,可能让孩子最终把所学的“还给老师”。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内心的排斥感会让人“抛弃”那些被“灌”进去、而不是主动吸收的知识。孩子天生需要“游戏力”。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才能“润物细无声”,“填鸭式”学习短期可能有效,但长远来说容易导致人厌学。而且未成年人处于发育的阶段,有的被要求学习到半夜,这其实可以说是一种“虐待”了。从学习效果上来说,没得到充分休息的大脑,发育受影响,学习效率自然也大打折扣。

所以,在教育孩子学习上,必须是激发起孩子的内驱力,而不能用“你不学习就会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工作”这种恐吓式语言——这是恐惧驱动。恐惧驱动下的学习,学生不能充分享受过程,对失败也难以接受。真正有效的学习,是热爱驱动。今年奥运会上,潘展乐大受欢迎。他的成功当然少不了努力,但更重要的是,他对游泳的热爱。媒体报道,他在童年训练时,最怕的惩罚是不许他碰水。中国很多数学家也都有一个共同点:热爱。他们是自主地沉迷于学习。数学家陈省身,曾题词勉励少年儿童,就四个字,“数学好玩”。我们的教育是要发现、挖掘和支持孩子真正的热爱,让他们成为自己。父母拽着孩子跑,不如信任他,给他自主空间,允许他在反复试错中飞向想去的天空,这样他会获得越来越强大的自信。

当然,很多父母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担心孩子最终所学不能为社会所用。我们要看到,我们进入的AI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力、想象力、共情力、适应力、跨界思维、批判思维等。从现在中考、高考的趋势也看到,选拔越来越考查学生“书本外”的能力素质。如今,大学学历已相当普遍,而国家对职高、技校的职业技能培养越来越重视。许多行业其实人才稀缺,但因为人们被“读书高”的思维束缚了,没有认识到有些常人眼里“不高贵”职业的珍贵。

现在您为孩子担心是有理由的,我建议您召开家庭会议,冷静客观地向儿子儿媳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一定要让孩子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要让当妈妈的看到孩子的真实状况。当然,也要注意方法,要肯定儿媳对孩子的付出,而不是埋怨和指责她。对儿子,您可以要求他多参与教育,现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现象很普遍,父亲的积极参与会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更是让紧张焦虑的妈妈放松下来的重要一环。儿媳在孩子教育上的执着,有着自己的心理创伤影响,这是更深入的话题了。

而您对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密切关注她的状况,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关注身体。心理上的不适,往往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即使最终你们家长没达成统一,也要让孩子在您这里继续保留一个自由减压的出口。平时您可以与孙女多交谈,多问她的情绪和感受,允许她的情绪释放出来,让她知道您看见了她的感受。同时多帮孩子争取一些自主掌控的时间,一些看似幼稚的游戏,在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任她玩玩。

静待花开,不是一句空洞的“鸡汤”,而是滋养生命的智慧。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看到孩子的内在渴求,陪伴和养育出更鲜活灵动的下一代。关心下一代,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