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阅读策略探究
2024-10-18解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涵养高雅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美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基于此,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应从言、意、情三个维度着手,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中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本文着重探究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助益于一线教学。
一、多样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一)知识引路
古诗词由于其独特的平仄和格律,带给学生不同的节奏和美感。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明白诗歌种类不同,基本句型不同,节奏形式就会发生变化。如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采薇(节选)》作为四言古诗,依循“二二”式的节奏,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春夜喜雨》一诗是五言律诗,依循“二一二”式的节奏,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是七言绝句,依循“二二三”式的节奏,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是七言绝句,但依循“二二一二”式的节奏,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同韵脚的诗歌,带给我们不同的朗读感受。如《送元二使安西》的韵脚分别是“尘、新、酒、人”,共有三次换韵。对友人丰富真挚的情感不仅蕴藏在酒中,更蕴藏在跳跃的韵脚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韵脚分别是“酥、无、处、都”,押“u”韵,朗读时不宜过快,应将情感融合到景物描写中,朗读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精读悟美
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古诗词诵读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诵读形式,引导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感受古诗词蕴含的音韵美,如听名家诵读、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小组齐读、班级竞读等。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包含《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这三首诗都是典型的爱国诗歌,浸润着诗人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热爱、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教师可以在多样化的诵读中带领学生感受将士杀敌报国的激昂之情、爱国忧民的伤感之情、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喜悦之情,以传承爱国精神、涵养爱国情怀。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把握不当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正、反馈,以提高诵读质量。
二、创设情境,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情境”是“新课标”中的高频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如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以形成一个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协调统一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认知情境纵贯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古诗词阅读离不开知人论世,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诗人经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与诗人产生深刻共鸣。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南宋的历史背景、陆游的爱国情怀,创设如下情境:“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免官后,回归故里,期盼朝廷能尽快收复失地,为此,他写下了此诗。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品味陆游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因为有了历史背景和诗人经历的铺垫,学生更容易读懂、读透诗歌。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感悟陆游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体会陆游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失望与不满之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审美鉴赏。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该课包含《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三首诗,描绘了不同时节乡村的独特风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乡村来创设情境。“乡土是中国社会的本色。很多同学曾经在乡村生活过,或者曾经旅游过。乡村的那些人、那些景、那些事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请大家说一说。”在学生结束分享之后,教师再引出三首诗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同分析诗歌中梅、杏、麦花、菜花等田园植物意象,篱笆、野径、茅檐等田园人文意象,儿童急走、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蓬等田园生活画面。这样,学生会更有代入感,更易深化对田园诗歌意境美的认知。
三、优化活动,领悟古诗词的情感美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典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化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任务,实现知识记忆到能力提升的过渡,使学生从读通一首诗到读懂一首诗,领悟古诗词中语言、技巧下蕴含的情感美。
例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包含《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诗歌,《暮江吟》一诗绘形绘色,惟妙惟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写作手法。《题西林壁》和《雪梅》则蕴含着深沉的哲理美。为此,笔者以“读一说一品一议一写”为思路,在班级召开古诗词鉴赏品评大会,并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听录音,根据名家诵读,自由朗读三首诗歌,要求把握其中的节奏和韵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其中一首诗歌,进行诵读比赛,可以选择个诵或齐诵。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担任评委(不对自己的小组进行评分),根据诵读情况评选出三个优胜小组。
活动二:三首诗都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优美的画面,请各小组自由交流,疏通三首诗的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要求语言流畅,与原诗之意相符。
活动三:《暮江吟》一诗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极富意境,请发挥你的想象,品一品这两句诗中蕴藏了怎样的意境。同时,该诗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残阳铺于水中的画面,但是古人也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呢?
活动四:《题西林壁》和《雪梅》两首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后人以启示。请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两句,思考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活动五:请大家任意选择一首诗歌,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如《暮江吟》可以围绕景物美展开赏析,《题西林壁》和《雪梅》可以围绕哲理美展开赏析。注意:不能只翻译诗句,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字数不少于200字。
以上的五个活动前后相承、逐层深入,既体现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渗透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语言建构和审美鉴赏的重要载体之一。古诗词的语言具有浓缩性、跳跃性、节奏性,教师在诵读中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音韵美,以实现古诗词的以言育人。古诗词的意境带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以实现古诗词的以境化人。古诗词的情感蕴含着诗人对家国的深切热爱,教师在活动中带领学生审视诗人的情感志趣,以实现古诗词的以情感人。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言、意、情三个维度,落实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