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式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探究

2024-10-18孙原

格言·校园版 2024年27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任务驱动”式探究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探究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主动参与、探究和应用语言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可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实际任务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另外,“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投入都有着重要影响。“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另外,“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投入,在完成任务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境进行学习和思考,投入情感,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泼。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体验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增加情感投入。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出任务,展示目标

“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应当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地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下,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寻找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并总结和归纳任务完成的步骤。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变化,了解秋天的雨对自然界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接着教师提出任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秋天的雨》,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篇关于秋天的雨的小作文,表达对秋天的雨的感受和想法。”在引出任务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阅读《秋天的雨》,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秋天的雨》的诗意,探讨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学生将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并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任务激发动力。在给学生明确了课堂任务后,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任务。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进行合作探究,通过不断思考,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故事内容,并提出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并结合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尝试归纳整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涵,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做笔记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故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完成任务后,展开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故事的寓意和主题。学生在自主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交流任务

小组合作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合作交流,共同商讨任务的完成方式和进度安排。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还能够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麻雀》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课文《麻雀》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然后,教师提出任务:“同学们,通过阅读《麻雀》,谈谈自己的理解,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和理解课文的一部分内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商讨课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中心思想等问题。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四)实践探究,延伸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知识的接收者。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相应地,教师也要当好课堂的引导者,将语文课堂归还到学生的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学生将获得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对于不同的课堂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看法。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新的任务,不断激励学生获得新的学习动力,并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总结出关键词。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成果,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最后,教师提出延伸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你会怎么做?你觉得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可以怎样改编?”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延伸任务的展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实际的任务和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