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抓娃娃》:一场反乌托邦式的成长寓言

2024-10-17张博瑞

北京纪事 2024年10期

电影《抓娃娃》自点映开始已连续16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最终以29.18亿元蝉联周冠。截至8月10日,《抓娃娃》累计票房将近30亿元,是今年暑期档最为卖座的电影。同时,该片在中国上映总票房排行榜中已超过电影《速度与激情8》,一跃升至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名。

电影《抓娃娃》是闫非和彭大魔继《夏洛特烦恼》与《西虹市首富》之后,再度合作的第三部长片喜剧电影,也是西虹市IP创立十周年的纪念之作。这部电影由沈腾和马丽主演,延续了“沈马组合”一贯的高质量搞笑风格,但在欢笑的背后,影片也深刻探讨了家庭教育与成长真相,用幽默讽刺揭示现实中的荒诞与困境。

电影中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巨婴”穷养能否成龙?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发现这不是一个靠努力逆袭的故事,而是“没苦硬吃”的反讽喜剧。影片中,沈腾饰演的马成钢与马丽饰演的春兰夫妻,为了将儿子马继业培养成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决定隐藏自己的财富。夫妻两明明很富有,却假装身体不好寻求怜悯,晚上居住在破旧的住所,白天偷摸驾驶自己昂贵的汽车,最终还要依靠儿子捡垃圾来填补家用。春兰夫妇用“装穷”的生活磨炼儿子吃苦耐劳的品质,这种装甚至堪比无间道一样惊险刺激,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电影笑点的主要由来是春兰夫妇“装穷”的反差,屡屡为差点露馅时的荒诞“圆谎”。 马成钢夫妇的“继承人计划”,实际上是他们对一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更为夸张的是,为了确保接班人计划万无一失,马成钢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对马继业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指导。马成钢为了帮助儿子锻炼孩子英语,埋伏了英语外教在儿子上学的必经之路进行外语对话;儿子卖菜时,特意安排了数学辅导员要求孩子进行现场解题磨炼数学思路。马继业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进步,都在父母和团队的严密观察之下,以确保他能够按照预设的路径成长为理想的接班人。马继业就像生活在西虹市里的“楚门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看似自然,实则都是必然的设计。这种铺垫、抖包袱的新型方式充满荒诞的讽刺幽默感,让人捧腹大笑。

实际上讽刺性喜剧在中国相对偏严肃的文化环境里创作尤为艰难,因为喜剧天生带刺,而讽刺的锋芒指向何方,需要创作者精心拿捏。喜剧类型电影虽以“笑”为标准,但其深层内涵在于触及大众心理。中国喜剧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能够迎合广泛受众的口味,这无疑是其艺术挑战所在。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喜剧实质上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抗。一方面,喜剧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自然需求,与日常生活的适度抽离构成了风俗喜剧的现实根基。另一方面,喜剧的力量也体现在对生存现状的不满,这种无奈和尴尬转化为了讽刺和批判,催生了讽刺性喜剧。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20年代的幽默短片,到30年代的悲喜剧和社会喜剧,再到40年代的讽刺喜剧和风俗喜剧,50年代的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的幽默喜剧,80年代的家庭喜剧,90年代的诙谐喜剧,以及世纪之交的贺岁喜剧,每一种类型都是时代的反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把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种以娱乐形式揭露虚伪的努力,塑造了以讽刺为特色的喜剧传统。

《抓娃娃》里对“为富不仁”的批判其实很入骨,沈腾扮演的男主角极具将财富用以残酷化的冷血,他把养育孩子变成了项目管理,在他眼中不同的孩子不过是不同的项目而已。但如果一味批判又必将使影片缺少观赏性,作者又巧妙地平衡了春兰家长因欺骗行为可能给观众带来的不良印象。在故事结尾,春兰经历了内心的转变,当孩子天真地询问“你们又是哪位老师”时,春兰作为母亲的本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紧紧抱着孩子,泪水无法自制。故事中并未设定明确的反派角色,这种“欺骗”并非逾越了明确的道德界限,并非强者对弱者的伤害,而是作为一种教育实验的假设。故事在角色间的相互较劲中,将戏剧张力逐步推向高潮。

电影《抓娃娃》可被视为对家庭教育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幽默反思,它不仅是一部具有商业娱乐性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思想性的影片。如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鸡娃”的现象,有一定来自家长对孩子功利性和操控性的成才需求。导演闫非与彭大魔通过喜剧手法,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社会文化根源,通过影片探讨了成功与价值、教育方式与结果、外在期望与内在真实、自由与束缚、制度与自主意识、道德规范与自我责任、定制化与自我实现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展现了过度教育可能导致的身心矛盾和反乌托邦的结局——孩子失去了对世界的理解,亲情维系的基础,以及生而为人的兴趣和存在的意义。影片中马成钢夫妇“虽富犹穷”的思想问题背后不在于吃苦耐劳对个人塑造的不好,而是其对成功与价值唯一性、局限性的理解。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生命的历程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体验,它让人感受到成长的过程、个人的实现才能深切地领悟人生价值与真谛。这种“定制”造成信任危机,不仅剥夺了马继业的选择权,更让他质疑父母的爱的动机。但是这种思维在类似“春兰夫妇价值观”里似乎还可以继续,“号练废了”再生一个娃上,现实的反思并未停止,影片在结尾处意犹未尽。影片成功地将喜剧的外壳与严肃的批判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与思考的新时代喜剧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名字“抓娃娃”也点睛地涵盖了整个主题的立意,一语双关,既是对原名“接班人计划”的隐喻,也揭示了另四层含义:培养计划要从娃娃抓起;抓娃娃是目前年轻人流行的解压的一种生活方式,具有年轻人一看就懂的时代语言特点;抓娃娃成不成功有一定随机性;抓娃娃的成功率可以通过大量投币(花钱)来解决。这种以“爱”为名的教育方式,实际是家长的功利心作祟,是通过金钱堆砌出的“理想国”。

电影《抓娃娃》10年磨一剑,闫非与彭大魔这对中国电影界的“80后”金牌编剧导演组合,他们通常并非以产量取胜,但凭借其对“西虹市”IP的深化打造,显露出其在“开心麻花”旗下构筑子品牌——“西虹市宇宙”的雄心。虽然该作品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桥段立意反复出现,情节小品化,电影感不足等问题,但在其立意、表达形式、人物的塑造方式、结构节奏、戏剧包袱处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独树一帜的幽默感再度延续了电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作品的风格——用夸张的手法揭示现实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中领悟深思。

电影《抓娃娃》宣布将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多地上映,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西班牙及更多地区也即将定档。该发行声势展现出该作品具有全球化市场开拓的潜力,在此也希望本片在更广阔的舞台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