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北京

2024-10-17沈望舒

北京纪事 2024年10期

何为“首都文化”?

笔者二十年前曾拟文尝试梳理当代中国的首都文化:“首都文化以历史悠久的北京地域文化为基础,反映着中国与时俱进的城市文明。因而是荟萃全国各民族精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传承往昔,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兼收并蓄人类社会精神营养的文化;是体现首都地位、发挥首都功能、通过首都价值服务全国的文化;是经典文化、群众文化、公益文化和产业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文化;是高质量的文化创新生产力队伍,凭借厚重的文化内容、宏大的文化消费、现代科技的载体形式、显著的中心市场功能、突出的辐射和影响能力提供精神产品和精神服务的文化;是用政治文明、科学力量、人文思想和文化经济的品质,不断向社会进步注入活力的文化”。

“首善”

具象列举,包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领先全国的文化设施群,突出的思想文化引领、示范、生产力,强劲的文化消费力,等等。譬如,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出版社568家,其中238家在北京。同时具有博大的人才群体:北京2002年时坐拥国家级科研机构500余家,此外还有优秀的高等院校……正向文化价值导向、深厚文化资源底蕴、强大文化主体能量、先进文化的创新产品、领跑的文化产业实力,永远都是首都文化的“硬核”。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目标之后,围绕总书记亲自指导并审定的北京新版总规中的相关思想要义,北京聚焦于“代表性、指向性、辐射带动、创新引领、表率作用”等首都功能,“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等质态理念,“凝聚荟萃、传播交流”等绩效视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等统合关系,“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等形象要义,将“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任务从倡导变为行动,硕果累累。

综合状况始终国内一流: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GDP、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在全国省级地区维系最优水平。文明努力领跑:习近平总书记曾充分肯定北京人的优秀品质,说北京广大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形成独具魅力的人文氛围。回应领袖关注,2023年首都用46万名“北京榜样”彰显美德的非凡力量,以458.1万名注册志愿者作“北京最好的名片”。通过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四个主题的首都文化内容,数字化运用、集成式创新和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等路径,不断使首都风范生辉——“首善”是其表征。

文化遗产

2024年7月27日传来喜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第59项世界遗产诞生。这是继1987年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98年颐和园、天坛,2003年明十三陵,2014年京杭大运河先后申遗成功之后北京获得的第八项殊荣,世遗总量居全国首位。

再联想十六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起点永定门、一步步走向鸟巢、由烟花组成的二十九个巨型“脚印”,更能感知古今中轴线勾勒造就的从历史奔向未来的壮丽镜像。

八项世界物质遗产携带全市一万两千余项非遗资源(包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2689e7fb8baee332b699159bfb98b5e2bd326dec5c2d3b6df902975a18ece036录”十三个项目,北京地区又一个全国第一),生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首都常态。京剧、皮影、太极拳、相声、象棋、庙会、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百姓耳熟能详的社会内容雀跃——中外游客必访地之故宫,长年保持世界博物馆业界的最高观众接待量;央视“春晚”,屡有源自国宝的爆款演艺节目;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持续被票房追捧;四个北京评书馆年均千余场演出,呈现近二十万观众人次的火热……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联袂共荣,古代瑰宝和现代生活水乳交融,古都风韵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之重要观点,指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北京以覆盖1.64万平方公里的全域性文物保护,一系列新法规、新规划、新条例,让古都风韵贯穿文明新形态,塑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两个结合”理论的实践典范。如今,以占老城面积66%的北京中轴线遗产区(589公顷)、缓冲区(4542公顷)为焦点,正在进一步落实关于“金名片”的嘱托与首都职责。

时代风貌 全球传颂

与时俱进,历来为“风范”之文化力、“风韵”之持续力的源头活水。

国家大剧院靠独特造型、卓越表现,跻身演艺之都领军者、热门打卡地。侧重音乐剧本土化实践的天桥演艺中心,晋级新一代演艺体系之骨干。“鸟巢”,由北京奥运会驰名全球,如今以两周一场、每场约四万各地观众的大型演唱会,再红全国;首钢滑雪大跳台,借冬奥期间频频出镜一飞冲天,带动有特定印记的工业化场景“出圈”,成世界级“网红地”……

经典丰富的艺术文化,代表现代生活品质,也是时代风貌的成员。首都人民最大文化福气,体现在常拥对一流文化展会、艺术展演、体育盛会的近观先睹之机,享有频触国家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之便。以演出市场为例,2023年上半年全市营业性演出的场次约占全国总量的1/10,规模居全国前列; 2024年上半年同比,场次再增22.8%,达2.7万场,观众630.6万人次,票房19.6亿元。其中沉浸式剧目多点开花,文旅主题驻场演出批量涌现……再联想北京的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之博物馆集群,年有8000万人次观众在汲取知识、陶冶素养、培养家国情怀,全国文化中心的成就感满满。

7月底,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该指数中,北京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排名保持全球第七位,仍是唯一位列前十的中国大陆城市。该成果沿用三级评估框架,一级指标为吸引力、影响力、联通力。“影响力”指标中,北京居伦敦之后、巴黎之前,排名第二。随手“拿来”,为首都文化的璀璨华章之“全球传颂”,添加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