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老字号
2024-10-17朱振山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驻足生机勃发的北京大栅栏街头,诸多老字号商户尽收眼底。置身于古色古香的门楣建筑之下,不啻于一次历史俯瞰与文化检索。
由历史深处走来的、不断焕发青春活力的北京老字号,不仅成为造福当代人生活的文明成果,也成为优秀民族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征。
北京前门大栅栏是老北京特有的商业区,始建于元明时期,是“万商云集”之埠,“百货流通”之地。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就在这里。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店训,自雍正元年(1723年)作为皇宫御药房以来,历经多个朝代,因“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享誉海内外。
1948年年末,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经理。1954年,同仁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1956年,乐松生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递交了北京市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1997年7月,同仁堂股票上市,同仁堂跻身现代化企业的行列。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当年销售收入163亿元,利润13.16亿元,出口创汇3392万美元。
位于前门大栅栏内的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创建。“张一元”中的“一元”, 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其中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1925年,张文卿远赴福建,在福州郊外半山坡上盖了几十间房子,雇工按时收购新摘的茶叶,并买来茶花自己熏制。茶庄迁入北京之后,更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获得京城百姓的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一元茶庄在党的工商业政策指引下,发扬老字号的优良传统,同时不断调整,增加茶叶品种,生机勃勃。1990年,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期间,由于张一元茶庄声名远播,慕名前来购买茶叶的各国运动员络绎不绝,创收创汇喜人。1992年,以张一元茶庄为龙头成立了公司,使这个老字号以全新的姿态跻身国际市场。
北京老字号焕发青春,不仅需要向上的社会氛围,还需要自身的文化底蕴。
老字号焕发新风采,必须自身具备“延续性、当下性、现实性”三要素。
“延续性”是检验一个老店生命韧性的重要因素。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在历史风云中延续三代以上的老店,才可以称作老字号或传统老店。
第二个要素就是“当下性”——与时代同步的自觉性。具有当下性认知的老字号店铺,不会满足于往昔的辉煌,积极与当下融为一体,力争在新的社会实践中重新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个要素是“现实性”——老字号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领受自己的时代使命。每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老字号,都不会缺失对所处时代的准确认知。
具有这三个特质的“老字号”,才是真正意义上新世纪的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