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4-10-17谢雨雪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7期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也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优秀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学科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科教学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其次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谢雨雪,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在小学教育中,也延伸出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部分学生时常感到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压抑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其学业成就和个人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英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与实践,积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育理念的支持

在新时期下,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教育理念全面更新,越来越强调全人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作为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思维认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着极高的可行性。

(二)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阶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英语学科涉猎广泛,其教学过程涵盖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需学习新的语言知识,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活动,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另外,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部分,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多样的文化,学会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秀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与趣味性。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知,这一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单一枯燥的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正确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表达个人情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个人情绪,识别和管理压力,并与学生相互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被认可和被尊重,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心。这些教学实践既能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不断发展,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情感认知以及社交技能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会为学生创造自由且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并引导学生识别这些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教会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互动环节,无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想法、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社交技能会得到发展,同时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和挑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英语教学并非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在学习英语时可能存在一定压力。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与压力,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应对自身压力,从而消除学生内心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帮助学生从容应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也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这能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下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有意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为全面发挥小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认可与支持,进而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主动、自信地表达个人想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场景。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6 “Colour”时,本单元的主题与“颜色”有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纸张或装饰品布置教室,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沉浸式、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在学习中,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强调尊重和倾听的重要性,如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耐心倾听;想发言时,需举手;别人讲话时不能打断他们。而教师需要保持热情、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言语、肢体动作传递积极的信号。例如,教师说:“ What color is it?”,学生回答:“ It's red.”,此时,教师便可以“竖起大拇指”“微笑点头”或者通过语言“ Yes, you're right.”“ Oh, well down!”“ You can do it.”等方式表扬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奖励机制,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可以获得一分;回答正确,获得两分;完成作业,获得一分;主动表达,获得两分。以“周”或“月”为单位,结合学生的积分为他们兑换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始终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

另外,在引导学生表达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大胆说出个人想法和观点。比如,教师提出“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ur?”“ Why do you like it?”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喜好进行回答。如有的学生说:“ I like Blue. Because I think blue is happy.”,还有的学生说:“ I like Green.”。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回答,教师都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最后,结合本单元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情绪怪兽”的主题活动,如“用颜色代表情绪”,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的情绪卡片上涂上不同的颜色。例如,有的学生会在“开心”卡片上涂“黄色”,有的学生则会涂上“蓝色”。还有的学生会在“愤怒”卡片上涂上“红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会涂上“黑色”。当学生完成此次活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对情绪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识别这些不同的情绪,让学生意识到情绪对心情、心态、心理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

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能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感受到被尊重、赞美与认可。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社交技能、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学习活动

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不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不断探索,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学前,教师可先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1对1互动等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风格,记录学生的学习喜好。在此基础上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便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最后,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知识。

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In class.”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层、进阶层以及优秀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与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在个人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针对基础层学生,以理解新的词汇、短语、句型为主,如“ Good morning”“ Stand up”“ Sit down”等;针对进阶层学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和掌握知识;针对优秀层学生,可设计一系列与课堂规则有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模拟课堂场景,引导他们遵守课堂规则,以及鼓励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课堂规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给予表扬与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针对表现较好且能力有所提升的学生,可适当调整层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这一类教学活动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转变学生学习心态,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社交技能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是学生与他人友好交流、处理问题、尊重他人的基础技能。基于这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学会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建议和想法、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实力均衡且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确保各小组有学优生以及学困生,同时,有性格外向以及性格内敛的学生。在平衡搭配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我。紧接着,为学生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并用英语表达。在这一环节,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在互动中也能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以“运动”为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迷你奥运会”,并用英语介绍他们所涉及的运动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为各小组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如统计员、设计员、表达者、组长等,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优势,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与此同时,还应当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社交技能以及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琼霞.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2017(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