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4-10-17邱丽斌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四个方面。因此,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新时期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利用文本图片、设置问题、借助思维导图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邱丽斌(1974-),女,龙岩东山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思维品质反映了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 水平,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能力高低的关键指标,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深刻性五个方面的特征。思维品质关系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关系着学生能否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决定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也是语言学习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程晓堂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思维品质发展的学段目标,基本代表了低阶、中阶和高阶三个认知层次的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很多,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通过以下几方面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文本图片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辨析思维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图片、巧妙设置问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的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借助图片,设置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并由问题切入文本学习。例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Story Time “Scared”的教学中,笔者先展示课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如下问题“Who are they?”。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后,笔者根据文本框架出示表格。
接着出示下一个问题“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让学生先自由猜测答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并从中找到答案“It is Miss Panda's birthday. Miss Kangaroo wants to see her.”。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o wants to go together?”,让学生带着问题第二次听录音,进一步理解故事并从中找出主要句子“Mr. Dog wants to see Miss Panda too. Mr. Cat wants to say happy birthday to Miss Panda.Mr.Elephant wants to go,too.”。最后教师再抛出问题“Can they all go together?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文本,再一次理解故事并回答回答,当学生回答“No.”后,笔者追问“Why?”。接着让学生再次观察课文图片并从课文中找出句子“Mr. Elephant gets very angry. Mr.Cat, Mr.Dog and Miss Kangaroo are all scared.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讨论“Why does Mr. Elephant gets very angry? Why do they all scared?”。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力,分析、思考并认识到:在生活中遇事不可莽撞冲动,否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这种利用图片激发学生思考,之后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辨析思维。再如,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通常使用歌曲进行导入,并设置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song?或What's the song about?”,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推理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图文并重,色彩丰富,它具有帮助学生记忆、发散思维、归纳分析的作用。它能在视觉形象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借助简单的符号,帮助学生抓住语篇的重点信息,引导学生快速梳理语篇内容,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因此,思维导图可以用在语篇教学,也可以用在词汇、句型学习中,更可以用在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类记忆知识、梳理语篇内容等,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 “Weekend activities”时,笔者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制定一份自己的周末活动计划,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设计的思维图表也形式多样,如下是部分示例: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也会存在差异,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引导学生绘制出较为完善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推理能力。再如,在教学单词job时,笔者出示如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强对有关职业的单词的记忆。
四、利用文本留白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
文本教学中的留白部分能够给小学生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感知过程,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Story Time “Scared”的故事教学后,笔者布置续编故事的任务“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the elephant had insisted on jumping on the boat?”。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与想象等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其次,在教学完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 “Colors”后,笔者布置让学生自编诗歌形式的作业,如“Yellow,yellow,the banana is yellow. Red, red, the apple is red...”。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能复习已学的词汇。这种续编故事、续编歌谣的作业培养了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再如,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3 “Planning a trip”的Part B时,笔者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家乡的气候,选择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中的任意月份制作一张天气状况卡,可以是简笔画或卡通画等,只要能体现出天气特征的都行,然后用英语注明地点和月份。并在下一节课时进行展示,并展开小组评比,获胜者给予奖励。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性、创造性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五、利用多模态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层次思维
多模态话语指使用两种或者多种符号资源(语言、图像、音乐、空间、手势等)完成意义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模态话语是一种交际现象,强调对图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模态符号的理解以及对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调动。多模态语篇形式复杂多样,涉及诸如图像、声音、色彩、构图等多种表达意义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将其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 “Dream job” Part A时,笔者首先展示下列关于不同职业的图片: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What does he do? What does she do?”。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What does Julia want to be? Why? What does Yang Ming want to be? Why?”,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思考,同时PPT呈现下列表格。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自行制作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层次性。多模态的英语课堂教学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从被动听从教师安排转变为主动思考、自主观察、互动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结语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3]程晓堂.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