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构建路径

2024-10-17黄毅真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英语课堂有了许多变化。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教师应按照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和要求,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高中英语课堂。这样的课堂能够使英语教学高效进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构建路径,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英语课堂;构建路径

作者简介:黄毅真,南安市昌财实验中学。

新课标提出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学评一体化旨在打破传统的评价与教学分离的局面,促进教学和评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有效的评价机制引导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知识内容的传授,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如何通过总结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活动,如小组合作、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能够灵活应对,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学习和评价紧密融合,形成一个动态、互动和反复循环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引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如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构建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学生应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达到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也就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师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目标,指引学生后续的学习与评价,保证教学评一体化,促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教师应充分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将核心素养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情,将其与核心素养相结合,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具备可达成性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化交流、思维发展等方面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升。同时,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以评估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在课堂上,教、学、评三个环节都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保持一致性、一体化,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教师可通过提出启发式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1 “Life choices”的教学为例。教师深入解读单元内容,围绕“人生选择”这一主题,提炼出以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学生实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掌握并运用与日常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了解记叙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通过阅读提炼个人生活方式的描述和支教经历的主要信息;通过写作,学会撰写个人邮件,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感。第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选择,形成理性看待、积极面对生活压力的意识;学会欣赏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第三,通过思维导图来概括、提炼听力和阅读文本,培养结构化思维方式;促使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第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知学习英语的乐趣。

教师创设情境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而不是“无头无脑”“无凭无据”。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境。同时注重学生在情境中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发挥主体作用。需要设计各种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练习听、说、读、写等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学习英语;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和视野。

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比如,通过呈现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同时,配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在学习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场景,让学生在表演和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讲解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态环境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促使整个教学氛围更加符合教材的描述,增加学生学习的真实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三)科学布置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巩固与提升。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中,随堂练习的作业是不可少的,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保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出难易适中、由浅入深、有层次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用填空、选择、问答、讨论等多种形式,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作业或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布置在线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素养和学习效果。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作业批改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批改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并进行客观科学的反馈,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6 “The media”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识记单词,学会运用和表达与媒体相关词汇,还需学会写电影评论等。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不同媒体类型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和理解练习,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指导。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引导他们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科学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作业的难度和量,避免过于繁重或过于简单的作业,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得到有效锻炼。

(四)进行全面评价

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全面融合教学和评价活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设计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方案,强调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价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终结性评价则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双重加持下,再配以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客观性,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角色需重新定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价的协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设定个性化学习目标,有效运用自评和互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允许错误和鼓励探索的环境,激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注重结果,以动态的视角捕捉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更科学准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促进个体差异化发展。这样全面的课堂评价可促进高中英语课堂的教与学更加和谐,让学生在一个支持性和挑战性并存的环境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11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状况。比如,在阅读完“Should TV advertisements for unhealthy products be banned?”这篇课文后,学生讨论“是否应当禁止不健康的产品在电视上打广告”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态度、合作精神以及他们对不同观点的尊重来评价他们的情感态度。还可以让学生撰写反思日记或者制作思维导图,以此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语言的正确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观点的独到性等,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进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阿不都卡地尔江·吐尔逊.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J].家长,2024(9):94-96.

[2]居婷婷.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4(4):55-57.

[3]张妮.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体化”[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4(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