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郎(节选)
2024-10-17
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偶与涉历殿阁,见一瞽僧坐廊下,设药卖医。宋讶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因命归寓取文。遇余杭生,遂与俱来。王呼师而参之。僧疑其问医者,便诘症候。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僧曰:“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不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王从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问:“可中否?”龙泥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己作。僧曰:“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生惭而退。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
译文
考试结束后,王平子把自己写的文章给宋生看,宋生十分欣赏。一天,他俩偶然走进大殿游玩,看到一个瞎和尚坐在走廊里,摆着药摊,行医卖药。宋生惊讶地说:“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不可不向他请教。”就让王平子回到寓所把文章取来。王平子回到寓所正遇到余杭生,就与他一同前来。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称他为老师。那和尚以为他是来求医的,便问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说是来请教文章的。瞎和尚笑道:“是谁多嘴多舌啊?我没有眼睛,怎能评论文章呢?”王平子请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自己念给他听。瞎和尚说:“三场的文章有二千多言,谁能耐着性子听那么久?不如把文章烧了,让我用鼻子闻一闻就可以了。”王平子遵从他的意见。每烧一篇文章,那和尚就闻一闻,点点头说:“你初学大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是十分像,但也做到近似了,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王平子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能考中。”余杭生听了,不是十分相信,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烧了一篇试试。瞎和尚用鼻子闻一闻说:“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领受的。不是归友光、胡友信等大家,怎能有如此手笔!”余杭生大为惊讶,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说:“刚才领教了一篇,尚未体会到全部妙处,为什么忽然另换一个人的文章呢?”余杭生假称:“朋友的文章,只此一篇;这篇才是我写的。”和尚闻了闻余下的纸灰,咳嗽了好几声,说道:“不要再烧了,实在咽不下去,现在勉强咽到胸膈;再烧,我就要呕吐了。”余杭生非常惭愧地退出去了。过了几天,乡试发榜了,余杭生竟考中举人;王平子反名落孙山。宋生和王平子跑到瞎和尚那儿告诉他,瞎和尚叹了口气说:“我虽然瞎了眼睛,但并没有瞎鼻子,那些考官简直连鼻子也瞎了!”
赏读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九岁的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学道的科考中第,创下连取三个第一的纪录,但此后他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过多次乡试,却始终未能中举。科举失意给蒲松龄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于是《聊斋志异》一书中便有了那些托狐托鬼以抒怀才不遇和揭露科场内幕、讥刺考官的篇章,《司文郎》即历来为人们所欣赏的一篇。本文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盲僧以鼻子来辨别文章的优劣,其构想确是匪夷所思。而其对科场考官之目鼻皆盲、不辨良莠的讽刺可谓尖刻、辛辣至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链接中考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喜人谈鬼,雅爱搜神。”结合你读过的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