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壳鱼养殖技术研究
2024-10-16
黄壳鱼的学名叫做保山四须鲃,属鲤科、鲃亚科、新光唇鱼属。黄壳鱼是一种云南省特有的土著鱼类,分布在怒江水系,黄壳鱼的分布范围十分狭窄,种群数量也比较有限,其观赏性、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都相对较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该鱼目前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当中。黄壳鱼的体型大而优美,肉质鲜嫩且色泽鲜艳,药膳价值较高,深受当地人们的青睐。黄壳鱼体型与鲮鱼较为相似,尾鳍呈叉形,上叶稍长。成年鱼的体型相对较大,体色主要为青蓝色,腹部位置为白色,在水中观察侧线的鳞片呈现出一条黄色纵带,黄壳鱼也因此而得名。黄壳鱼虽然外观美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在养殖时,对于温度和水质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就黄壳鱼的养殖技术展开了研究。
黄壳鱼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该鱼需要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水质当中,水温要保持在23℃以上,对生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该鱼味道十分鲜美,经常吃黄壳鱼可以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市场售价相对较高。随着人们对黄壳鱼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会因为利益的驱动而大肆偷捕、滥捕。再加上近年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所以导致野生黄壳鱼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市场上对于高质量的水产品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增加黄壳鱼的种群数量,更好地保护这一品种资源,就需要不断提高黄壳鱼的养殖技术,培育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以此推动渔业产业化的发展。
1黄壳鱼的习性及繁殖习性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黄壳鱼喜集群,活动觅食时间通常在清晨或黄昏进行。游泳速度不快,通过驯化后可人工养殖。当水温低于13℃时,摄食能力有明显减弱。黄壳鱼属于杂食性生物,该鱼主要产粘性卵或沉性卵。该鱼的生长性能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生长性能会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下降[1]。
2黄壳鱼养殖技术
2.1建设基地和驯养池
根据黄壳鱼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分析,在建设养殖基地时要选择水质清新、水源充足并且交通便利的地区。选择好基地之后,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基地布局,需要建立多种类型的培育池,例如人工模拟产卵池、孵化池、培育池、催产池、蓄水沉淀池等。培育池还可以细分为亲鱼培育、幼鱼培育、活饵料培育等。要配备完整的人工繁育相关设施设备。驯养池的面积适中即可,水温要符合养殖要求,水源不仅要没有污染同时要保证能够充足供应,尽量选择环境较为安静的地方。在投入使用之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要在池塘中模拟出人工生态环境,常见的模拟方式主要有种植水生植物、设置隐蔽物或者营造人工洞穴等。水温不应低于23℃,也不能高于30℃,溶氧量应大于4 mg/L。pH值要控制在6.5~8.5。
2.2收集采捕野生黄壳鱼
在池塘内养殖的黄壳鱼不能自然繁殖,从野外捕捞也无法保证成活率,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养殖目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从野外采集鱼苗,之后将其放到养殖基地采取人工繁育的方式进行培育。采集来的鱼苗首先需要使用3%的食盐水进行浸润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后将其投放到驯养池。之后就可以开展亲鱼驯养。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饲料的投喂,为了能够定时投喂可以选择使用自动投饵机,每天投喂2~4次。驯养期的日投喂量应该控制在吃食鱼总质量的2%左右。饲料要按照比例进行搭配,鱼虾控制在35%左右,昆虫类不超过10%,剩下的根据实际情况搭配一些常规的青饲料。青饲料每天投喂1次,在投喂时要先投喂鱼虾以及昆虫类饲料,最后投喂青饲料[2]。
2.3做好日常的管理
驯养池的水位应该大于12 m,夏季时气温会明显升高,再加上鱼的生长,水位要增加至15 m以上。透明度要控制在30左右。如果是在主要生长季节,那么间隔10~15 d就需要换一次水。在特殊天气要及时打开增氧机,例如晴朗的中午或者阴eXnjBU4FamEPrHwjsduxdQ==雨天气等。间隔25 d左右就需要喷洒1次生石灰。这样可以提高水质条件。要经常巡视鱼池,仔细观察鱼群的进食及活动情况,对于网箱内的剩下的饵料或者死鱼都要及时进行清理。给黄壳鱼提供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更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可以提高成活率。
2.4人工驯养繁殖
黄壳鱼需要在8.5~36℃范围内生存,其中最佳温度是24~30℃。黄壳鱼的生长环境中水体的溶解氧应该保持在4 mg/L以上。pH值在6.5~8.5。该鱼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生物,可以摄食鱼虾、昆虫等动物性原料。也可以摄食青饲料,例如菜叶、玉米、麦子等。还可以摄食颗粒饲料。黄壳鱼在每年的5~10月开始繁殖,这个时间段一般为云南的雨季,黄壳鱼的2个繁殖高峰通常在雨季开始和雨季结束这2个阶段,分批次进行产卵。如果只从黄壳鱼的外形来看,很难分辨出雄鱼和雌鱼。成熟的雄鱼在繁殖季节可以挤出乳白色的精液,成熟雌鱼的腹部位置较为柔软,与非繁殖季节相比对稍微膨大。在进行人工催产之前,需要准备催产药物,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药物、马来酸地欧酮等。雌鱼要分2次进行注射,2次注射的间隔时间控制在12~24 h。从胸腔位置进针注射,注射时要注意在遮光环境中进行。在注射时要注意把控进针的深度,如果深度不足,那么药物很难发挥出作用。如果进针过深就容易刺伤鱼的心脏,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雄鱼的注射剂量要根据实际成熟情况酌情注射或不注射。人工授精孵化通常是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方式。将成熟雌鱼的鱼卵挤出放到干净的碗中,加入雄鱼精液后进行搅拌,之后加入生理盐水再次搅拌均匀。静置2 min左右再加入池塘中的清水继续搅拌,搅拌均匀后同样静置2 min左右。等充分受精后倒掉污水。使用清水洗卵2~3次就可以将其放到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在整个培育期间水温都不得低于23℃,黄壳鱼的开口饵料以浮游生物、盐鸭蛋蛋黄为主。一周后投喂食物就可以更换为轮虫、枝角类、鱼肉浆、粉状饲料以及动物血等。每天的投饵量控制在鱼体质量的3%左右[3]。
在驯养过程中鱼体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要在养殖环境中模拟出野外的生长环境,驯养池内还需要设置活水。活水对于鱼类的生长十分关键,可以对鱼类的感觉器官形成一定的刺激,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以及生活方式。尤其是人工养殖时,水流对于鱼类的游泳运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鱼类运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新陈代谢水平,可以有效促进黄壳鱼的生长发育。为了更好的控制养殖成本,在养殖试验可以优先选用全价沉性颗粒饵料,并搭配一定量的青饲料。
2.5修复池塘土壤
池塘的土质会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质的管理可以直接体现出养殖人员的水平。当池塘处于休耕期时要及时排出池塘中的水,通过开挖排水沟的方式让池塘呈现出中间浅四周深的状态。池水排放干净后下一步就是晒塘,晒塘时间不低于7 d,在晒的过程中可以辅助人工翻土。有些池塘已经过于老旧或酸度指数较高,对于这类池塘要先进行消毒处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生石灰。将生石灰均匀的撒到土壤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翻耕,经过这样处理的土壤透气度会相对更强。每一个鱼塘中都需要喷洒土壤氧化剂,在喷洒时要注意喷洒均匀,有助于电解质的分解。最后要填平并完全压实土壤[4]。
2.6加强水质培养
水质会直接影响黄壳鱼的成活率,为了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成活率,在鱼苗入塘前半个月就需要进行消毒,通过消毒来杀死各种有害的微生物。为了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可以配置增氧机。溶氧越充足,鱼类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越强,可以显著提升免疫能力。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好培水工作,消毒前在水中加入有机肥。通过这种方式来培育水中的浮游植物,可以有效提高水的产氧能力以及溶氧量。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观察,定期检测水中的pH值。
2.7做好生态防控
生态防控主要是指对养殖环境进行调节,不断提高鱼群的免疫能力,减少各种病原微生物对鱼类的侵害。可以每个月对水体进行消毒并做好杀虫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安装微电解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还可以加速水体物质的循环,更有利于良好繁殖条件的构建[5]。
2.8加大监管力度
近年来黄壳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该鱼是一种优质的经济鱼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的养殖方法,给地方渔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黄壳鱼人工繁育养殖可以加速当地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土著经济鱼的开发与发展。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监管,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转变原有的粗放、落后的养殖观念。为了提高生态效益,要对黄壳鱼的生活习性、环境适应能力、繁殖等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黄壳鱼的生物特性、生长及繁育要求。同时要加大人工繁育相关研究力度,不断建立健全良种培育体系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持续性的推广应用及养殖试验,不断提高黄壳鱼的养殖数量。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用于土著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不断改善黄壳鱼的分布区域,增加种群数量规模。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让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发现、保护更多的土著鱼类,就需要不断去寻找优良品种。目前,虽然一些土著鱼类的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受饲养条件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大面积推广养殖。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很多鱼类资源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相关部门的努力,目前已经掌握黄壳鱼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方法,让云南特有的水生资源品种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目前,黄壳鱼已经成为了云南的特色水产品,带动了当地渔业的发展,优化了渔业产业结构,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孔令富,梁云安,于宗玉,等.保山四须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水产养殖,2020(2):52-53,55.
[2]董宣,周捷.不同放养密度对陆基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黄壳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中国水产,2023(7):69-71.
[3]梁云安.黄壳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Z].云南省,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14-06-26.
[4]罗荣.保山四须鲃锚头鳋病的症状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07-308.
[5]张光贵,梅广海.笋壳鱼养殖技术之三澳洲笋壳鱼小车轮虫病并发烂鳃病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8(11):48-49.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