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2024-10-16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9期

动物疾病暴发不仅会影响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也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由于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动物疾病发生和传播风险更加突出。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动物疾病防控策略,加强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成为畜牧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类型和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策略,以期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常见类型

动物疾病是畜牧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对畜牧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种。

1.1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牛瘟等,这些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病死率,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病毒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畜群中迅速传播,导致动物口蹄疮病症、蹄角脱落和其他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牲畜死亡,损失极大。禽流感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它能够通过空气、饮水和食物等途径传播,对家禽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1]。

1.2非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肠胃病、呼吸道疾病和寄生虫病等,这些疾病通常不会在畜群中传播,但它们的发病率较高,也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肠胃病是目前畜牧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腹泻、消化不良等,这些疾病影响动物食欲和生长速度,导致动物生产能力下降。

2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

2.1环境因素

气候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在高温、高湿或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动物身体免疫力会下降,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除了气候、水质和饲料等因素,环境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养殖环境卫生不佳的情况下,动物容易生病并传染疾病。例如畜舍卫生不良会导致动物被细菌、病毒感染,而且动物数量过多、通风不良、不及时清理畜舍内的粪便和尿液等都会导致养殖环境变差,进而导致疾病发生。此外,一些常见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也是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

2.2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消毒灭菌等。例如动物长时间处于拥挤、脏乱的环境中,会增加它们相互传播疾病的风险,若疫苗接种不及时或不合格,也会增加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另外,消毒灭菌工作也是管理因素中的重要环节,饲养环境消毒能够有效杀死病原体,预防动物疾病发生。但是,在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许多养殖户不重视消毒灭菌,或者消毒不规范、不彻底,也会导致动物疾病发生。

2.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动物疾病发生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某些疾病是由基因变异引起的,这些基因变异可通过繁殖传递给后代,并在后代中导致相同的疾病。例如肉鸡遗传性疾病的出现可能会影响家禽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策略

3.1重视疫苗接种

在动物疫病高发期,定期为动物接种各种疫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动物身体免疫力,防止疫病发生和传播,还可以有效降低疫情暴发和流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疫苗接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按照规定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不同的疫苗有着不同需求,而疫苗接种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影响疫苗接种效果。要选用合格的疫苗和接种器材,避免选用低质量或过期的疫苗,或使用不合适的接种器材,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甚至可能对动物身体造成损伤[2]。

3.2注重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畜牧业生产中必须重视的环节。畜禽养殖场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生长、繁殖和健康,也影响了畜禽产品卫生安全。因此,要注重环境卫生的管理。畜禽养殖场应该保持干燥、清洁、通风、卫生,养殖人员要及时清除积水和粪便等污物,避免细菌、病毒滋生繁殖。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灭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防止其感染动物。养殖人员也要注意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垃圾和污水是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因此,畜禽养殖场应该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堆肥处理等,减少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要注意空气质量管理,在一些封闭式的畜禽养殖场中,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会积聚在室内,对动物健康会造成影响,要采用通风设备增加室内氧气浓度,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保证空气质量。

3.3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畜禽饲养密度也是影响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猪养殖过程中,饲养密度过高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和传播。一些疾病如猪瘟、猪肺病等都与饲养密度有关,高密度饲养容易造成疾病爆发。据调查显示,猪的饲养密度每增加10头/m2,猪的死亡率就会增加2%以上,而猪的生长速度也会明显减缓。在鸡的养殖中,饲养密度也是影响鸡的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过高的饲养密度下,鸡之间的互相践踏会导致鸡腿受伤,引发疾病。同时,鸡之间的争斗和厮杀也容易引发鸡的压力反应,影响鸡的免疫力,导致疾病的发生[3]。

3.4强化疾病监测

对于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其传播速度和致死率较高,容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机制,对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健全的监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动物疾病预防能力。例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动物疫病监测年报》显示,在2019年,全国共检测出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点疫病3.1万例,监测率达到了87.2%。其中,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据《2018年中国动物疫病防治年度报告》统计,2018年全国猪瘟疫苗接种量达到了24.3亿支,禽流感疫苗接种量达到了4.4亿只。通过科学的监测,能够让养殖者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病情扩散。

3.5加强科技支持

科技支持对于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疾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畜牧户应该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应用相关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健康水平。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组结构,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例如对于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鸡体内产生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有效抵抗禽流感病毒的侵袭。畜牧户应该积极学习和应用新型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健康水平[4]。

3.6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支持力度。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畜牧户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畜牧户积极投入到动物疾病防控中,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防疫效果。其次,也应该建立疫苗接种和动物疾病监测制度,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政府还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动物疾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畜牧户应该重视疫苗接种、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和疾病监测等方面的防控策略。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畜牧户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需要政府、行业和畜牧户共同参与,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邱会英.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2):31.

[2]崔高栋.探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9):65.

[3]孙运高.基层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7):29.

[4]韩相荣.如何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5):38.

(江苏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畜牧兽医站徐梦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