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推广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振兴经济的重要作用
2024-10-16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现代化转型与农机推广密切相关。农机推广不仅是技术革新的载体,也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关键。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机推广的多方面影响,旨在揭示其在提升农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振兴方面的核心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和实践进一步发挥这一作用。
1农机推广现状
1.1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技术创新
在山东滨州市,农机推广现状显著地体现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技术创新上。滨州市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实施了高度机械化的农田管理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新安装的指针式喷灌机技术,这种喷灌机的半径可以逾200 m,覆盖面积超过20 hm2,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节水60%。这种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节水、省地、省时、省力,还大幅提高了水利用率,从原来的65%提升到了85%以上。每公顷平均节水量达25%,灌溉成本也降至225~300元/hm2。此外,滨州市还大力推广了农业大数据、云计算和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加强了耕地质量监测和气象监测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农机合作社和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使得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农田状况,如作物生长、水肥湿度、病虫害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滨州市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为当地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2农田规模化与产能提升
滨州市在农田规模化和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获得了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评审的高度认可,还使得博兴县和邹平市成为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的示范县。这些成就标志着滨州市在农田规模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重点在于,这种规模化的农田建设不仅提升了粮食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每公顷平均粮食产能增加了10%~20%,这一显著提升对于满足区域乃至更广范围内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农田规模化和产能提升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滨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3农业产业化与品牌培育
滨州市在农业产业化及品牌培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该市成功地培育了“粮棉菜果牧渔”六大主导特色产业,并创建了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从而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这些主导产业不仅提高了滨州市的农业经济规模,还促进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滨州市还大力发展了一系列特色品牌,例如沾化冬枣、阳信肉牛、滨州对虾等,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认可和声誉。这些特色品牌的培育和推广,不仅增强了滨州市的地方特色,还促进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为滨州市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4农业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
滨州市在农业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方面展现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项目,它不仅推动了小麦产业的深加工和差异化发展,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该项目是一个典型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它实现了从小麦育种到最终的餐桌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这种全链条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小麦产业的经济效益,还展示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通过这样的模式,滨州市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树立了重要的典型示范,展现了农业产业融合和创新的巨大潜力。
2农机推广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振兴经济的重要作用
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推广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从而对振兴经济产生显著影响。首先,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种植和收割的速度与质量,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这种效率的提升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增加,使农产品的市场供应更加稳定和丰富。其次,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农村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被重新分配到其他经济部门,如制造业和服务业,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多元化和增长。此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出口,增强国家的国际贸易地位,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2.2促进技术创新
农机推广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对经济振兴产生深远影响。农机的广泛应用要求持续的技术更新和创新,以适应多样化的农业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这种创新不仅局限于农机本身,还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如土壤管理、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领域。技术创新的推广引导了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这些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相关产业,如农机制造、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等,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创新还推动了与农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行业的发展,为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知识和技能支持。
2.3增加农民收入
农机推广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对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现代农机械,农民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农作物生产,有效提高了单产。此外,农机的应用还降低了农作物生产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农业的盈利能力。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还增强了农民的消费能力。这种消费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刺激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高的农民收入还鼓励农民进行储蓄和投资,包括再投资于农业生产,这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3优化农机推广的主要措施
3.1强化农机技术培训与支持
在滨州市强化农机技术的培训与支持,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农民对现代农业机械的操作能力和维护知识。滨州市可以通过创新宣传形式,如“开工第一课”、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合作社、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来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农机操作水平。此外,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岗位练兵、专业比武等活动,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也提升了农机手的操作技能。近两年,滨州市已经组织了多次农机安全事故警示教育课、农机安全生产宣讲活动和农机宣传活动。
通过这些培训和宣传活动,滨州市可以确保农民可安全高效地使用农机,还可及时应对机械故障,减少生产中断的风险。此外,这些培训也有助于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最终,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农业生产链的效率,推动滨州市农业向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2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
为优化滨州市的农机推广,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为关键措施。智能化农业设备,如自动化播种机、无人驾驶收割机、遥感监测系统等,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准确性。滨州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推广这些设备:
政府补贴和财政支持:为购买智能化农业设备的农民提供补贴或金融援助,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
展示和培训活动:举办展览会和培训班,展示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增加农民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兴趣。
合作社和示范项目:通过合作社和示范项目推广智能化设备的使用,鼓励农民体验和采纳新技术。
政策制定与规划:制定有利于智能化农业设备推广的政策和规划,例如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这些政策和规划可以为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推广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长远规划,确保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推广与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战略相协调。
3.3扩大农机补贴和金融支持
为了有效推广农机,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扩大农机补贴和增加金融支持的策略。这种措施的目的是降低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经济负担,从而激励更多农户采用现代农业机械。如,滨州市在推广实施的措施中,政府对购买指定类型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这些补贴直接减轻了农户的财务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并使用现代农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和灌溉系统等。此外,滨州市还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了专门针对农机购买的低息贷款。这些贷款的申请流程被简化,确保农户能够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可以说,农机补贴和金融支持的扩大为农民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激励,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采纳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带动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4建立农机合作社与服务网络
建立农机合作社与服务网络是推广农机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措施通过组织合作社和建立服务网络来促进农机的有效使用和管理,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农机服务和技术支持。
以滨州市为例,该市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积极的趋势。通过建立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了一系列综合服务。滨州市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提供农机租赁服务,还提供技术培训、维修保养和农业咨询等服务。合作社的成立有效降低了农户单独购买和维护农机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增加了农机的使用率和效率。截至2020年,滨州市共有9 0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成员超过17万人,带动了近30万非农户。全市的合作社在2020年实现了超过35亿元的销售收入,为社员返还了3.85亿元。此外,滨州市还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农机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多个服务站点,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机租赁、维修和技术支持服务。通过这些服务站点,农民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的农机设备和专业指导,由此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滨州市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合作社和服务网络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一系列措施为农机推广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农机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农机推广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经济振兴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政策支持、金融扶持和合作社网络的建立与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整体农业竞争力。未来,应着重于深化农机推广策略,不断完善支持体系,以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翟恩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