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机械化技术是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10-16
优质饲草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是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饲草机械化生产技术是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同心县草食家畜饲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饲草需求量相应增大,饲草产量无法满足草畜产业发展需求,饲草机械化技术水平较低、加工处理利用能力偏弱,导致草畜发展不相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1饲草资源利用现状
1.1县域农业
同心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县域总面积4 433.34 km2,辖7镇4乡1个开发区,142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38.9万人,是宁夏扬黄灌区农业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全县现有农用地总面积28.3万hm2,粮食播种面积8.3万hm2,粮食总产量46.64万t,其中:小麦1.43万hm2、玉米3.50万hm2、马铃薯0.3万hm2、小杂粮3.1万hm2。年种植青贮玉米1万hm2、优质牧草1万hm2。
1.2县域畜牧业
2023年,同心县肉牛养殖户数1.68万户,肉牛饲养量25.3万头,其中存栏13.8万头,出栏11.5万头;滩羊养殖户数1.82万户,滩羊饲养量262万只,其中存栏112万只,出栏150万只。滩羊存栏300只以上的家庭牧场208家、千只滩羊养殖园区12个、万只滩羊养殖园区3个;肉牛存栏50头以上家庭牧场216家、千头肉牛养殖园区5个、万头肉牛养殖园区3个;行政村村集体养殖场73个,累计建成养殖棚圈460万m2;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873家,其中从事草畜产业专业合作社639家,“三贮一化”池39万m3,拥有饲草料加工机械1.4万余台,畜牧机械化率达到69%。
1.3县域饲草业
饲草作为一种粗饲料,是为肉牛、滩羊等反刍动物提供能量、控制采食量、维护生产性能、改善肉质品性、促进消化吸收的主要营养结构性原料配方内容之一。同心县饲草资源主要包括优质饲草(苜蓿、燕麦草、高丹草)、农作物秸秆(小麦、玉米、马铃薯、谷物等)及非常规饲草。2023年,可利用资源总量89万t。
1.3.1优质牧草
全县饲草种植面积2.7万hm2(其中留床紫花苜蓿1.1万hm2、东部一般耕地种植一年生牧草1万hm2、水浇地种植青贮玉米0.7万hm2),生产干饲草30万t。优质饲草占饲草总产量33.7%。
1.3.2农作物秸秆
籽实玉米种植面积3.3万hm2,小麦、谷物、糜子等农作物面积4万hm2,生产各类干饲草48万t,农作物秸秆占饲草总产量的53.9%。
1.3.3非常规饲草
非常规饲草主要为马铃薯秧、柠条、玉米芯、葵花盘、葵花秆等,经过技术加工处理,可作为为牛羊的饲草。经测算,全县非常规饲草约为11万t,非常规饲草饲草总产量的12.4%。
2产业发展中制约因素
2.1饲草自给不足
同心县存在牧草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小且分散,草地老化严重。年种植玉米面积2.7万hm2,生产籽实15万t,但绝大多数农户只对秸秆进行简易的露天堆放,营养流失严重,加工利用严重滞后,养殖户饲喂牛羊的秸秆仅能实现饱腹。规划到“十四五”末,滩羊饲养量300万只、肉牛饲养量30万头,干草需求总量约135万t,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按饲草资源利用状况并折合成干草,2023年,可利用资源总量89万t。经核算,到2025年末,年饲草需求量约90万t,饲草缺口为21万t。
2.2标准化水平不高
养殖设施简易落后,设备单一短缺,新建养殖场前期资金投入过大,后续发展资金困难。养殖业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缺乏适应性饲养条件和装备支撑,影响牛羊生产性能,尤其是对犊牛和羔羊的培育十分不利,再加上基本饲养设备如饲草料加工设施、TMR搅拌车、饮水、消毒设施的欠缺,影响了产业发展。
3技术导向
坚持农业畜牧相互结合、农机牧技深度融合,以草畜平衡为产业发展的总开关,推进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不断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生产能力、调长产业链条,助推养畜产业建设,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理念,做好“调”和“转”的文章,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3.1饲草方面
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稳步推进“粮-经”结构向“粮-经-饲”结构的合理性转变,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藏粮于草,藏草于技,紧紧围绕优质饲草的精量播种、病害防控、中耕施肥、运输收贮、调制加工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动机械化技术的普及推广、高效示范、适时收获、科学加工,不断提升饲草质量、产量的全面提升。
3.2养殖方面
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养殖场(户)广泛应用先进适用的智慧管理系统、先进的畜牧机械装备。通过主推高质高效饲草收获技术、日粮调制技术、智慧养殖技术等现代智能机械化技术、先进机械装备,实现人工养殖向智能养殖的转变,推进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
4推广饲草机械化技术
4.1农作物秸秆主要推广技术内容
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玉米、小麦、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机械化种植、中耕、收获、揉搓、加工、打捆、包膜等技术。
4.1.1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
农作物耕整地、种植、中耕、施肥、节水等机械化技术已经很成熟,已得到广大农户广泛应用,但秸秆机械化收集利用技术应用水平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此项技术是一个集成应用的过程,通过运用机械化技术季节性对田间的秸秆进行收割,拉运收集整理存放,在饲喂前对秸秆要进行氨化、发酵等化学、生物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联合收获、机械运输、捡拾打捆、切碎揉搓、调制加工等技术手段,改变秸秆的密度、湿度、长度、粗细及软硬程度等物理性状,以适宜反刍动物的采食。主要技术路线一:耕整-播种-机械收获-分拣除尘-捡拾整理—揉丝切碎—机械打捆—运输-草库储存;技术路线二:耕整-播种-机械收获-切碎—运输-加工调制-窖藏封存。
4.1.2秸秆机械化加工技术
农作物秸秆切碎、揉搓、打捆、压实、包膜、调制、收贮等机械化技术,是通过对秸秆机械化物理形状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柔软、易采食,提高适口性,减少秸秆的留槽浪费,尽可能的实现秸秆全量利用。现在市场上此类机械较多,性能指标、技术标准、使用的可靠性、生产效率、饲喂牲畜等方面差异很大,农户要甄别购置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率。主要技术路线:田间收集—捡拾打捆—拉运堆放—机械揉丝—投食喂食。
4.2全株玉米青贮机械化技术内容
全株玉米青贮是牛羊等动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粗饲料,调制加工技术规程一定要严谨,在玉米蜡熟期进行刈割最佳,将玉米秆、玉米叶和果穗等一并进行机械化加工。收贮前要注意观察,玉米果穗的乳线要控制在1/2~2/3;干物质含量要控制在30%以上,但不能超过35%;玉米秆留茬高度不能低于25 cm;切碎长度在1.3~2.0 cm,方可维持青贮饲草料在厌氧环境下,有效抑制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具体操作时,如果干物质含量高,切割长度尽可能的短一些,才能有利于压实;如干物质含量过低,切割长度可适以长一些,可以减少营养物质流失浪费。在制作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机械对籽粒破碎率必须要在90%以上,否则玉米籽粒无法全量被牛羊吸收利用,造成大量营养物质的排泄浪费。
4.3柠条机械化加工技术
柠条在我县留床面积在2万hm2以上,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作为牛羊饲草化利用。
4.3.1柠条的营养成分
柠条枝叶茂盛,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此枝、叶、花、荚果、种子都富含营养。经对同心县所产柠条进行测定,柠条开花到结实期,每公斤鲜叶、嫩枝含粗蛋白质35 g左右,含精脂肪4.7 g以上。柠条开花期每公斤枝叶所含的可消化粗蛋白相当于2.6 kg玉米、0.8 kg豌豆或0.6 kg大豆中的含量。此外柠条还含有其他营养成分:粗脂肪4.6%、粗纤维26.9%。
4.3.2柠条播种
柠条是以种子繁殖的植物,从播种到木质化一般为60 d左右,最佳播种时间在雨季进行抢墒播种,在平坦地段可利用精量点播机带状播种,在丘陵地带可人工撒播。
4.3.3柠条平茬
柠条是一种耐寒、耐旱的植物,再生能力强,经过机械化平茬后,枝条发育会更加旺盛,产量可提高3~5倍。通常在种植后第3年进行第一次平茬,以后每2年隔行平茬1次。平茬机械可根据地形地貌择优选择,一般在丘陵山区使用割灌机,在平坦地块可使用大中型平茬机。
4.3.4柠条切段与揉搓
柠条经过揉搓粉碎,是为了改进柠条的木质素结构特征,有利于牛羊采食,也便于牛羊消化吸收。因柠条枝条长短、粗细不一,首先要运用切割机械对柠条枝条进行切段处理,一般情况下,长度为2~3 cm为宜,继而再应用揉搓机械,揉搓成丝用于饲喂牛羊;也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风干或晾晒后,利用粉碎机械制成细粉,与精饲料混作用于饲喂牛羊;也可以制作为颗粒饲料。
5结语
同心县要以不断满足全县畜牧业生产对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能,推进机械装备与养殖技艺深度融合、养殖机械化与信息化紧密融合、机械化生产与规模养殖生产互促共进,到2025年,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与机械化协调并进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推动全县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养殖综合机械化技术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农业农村局金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