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决策”不是免责借口
2024-10-16马志刚
据新华社9月14日消息,湖南省对洞口县棚改项目中的虚假操作行为展开了严厉整治,依法依规对88名涉事公职人员进行了严肃追责,其中14名涉嫌职务犯罪者被采取留置措施。同时,公安机关也依法对9名涉嫌违法犯罪的私营企业主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7年,洞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追求短期政绩违规决策,申报项目时“求显绩”“拍脑门”,实施过程存在弄虚作假与监管缺失问题。多部门公职人员与私营企业主合谋,长期利用“集体决策”之名行弄虚作假之实,通过虚构安置补偿户、用已建成的商业地产项目虚报棚改项目、以棚改名义搞周边配套建设等手段,骗取、挪用国家棚改补助资金。这种“集体决策”并没有成为“免责牌”,到头来,涉事官员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近年来,通过“集体决策”大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报道频现报端,动辄耗资过亿,特别是有些工程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严重脱离了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党员干部在推进工作与项目时,其出发点偏离了初心,放在积累个人政绩、求好名声、谋求私利上。这些台上说一套、台下干一套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更阻滞了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尽管此类党员干部为数不多,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这些党员干部热衷于“作秀”不“做事”、“造势”不“造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自我标榜与“留名青史”,而忽视了真正为群众谋利益、为地方谋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盲目攀比、投机取巧,追求“数字政绩”“虚假政绩”的短视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的严重破坏,更如同毒瘤般侵蚀着地方的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长远福祉。
深挖这些“作秀”“造势”现象背后的根源,不难发现,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淡化、政绩观扭曲所致。因此,必须把坚持正确政绩观作为基本要求贯穿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问责全过程。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与制度纪律约束体系。同时,要深化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教育,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紧箍咒”与“硬约束”,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此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正向激励机制与反向鞭策措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内生动力,让实干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