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4-10-16林丹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每日与文字为伍,与学生们的心灵对话。教学之外,自己最喜欢的便是沉浸于书海之中,任由智慧的波涛不停拍打自己心灵的海岸。我习惯晚上读书。每当夜幕降临,走进书房,就仿佛走进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书柜里、书桌上,书籍随处可见。它们像是早已等待多时的老友,纷纷向我招手,争着抢着要与我分享它们的故事。我则如同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探险家,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本本书,探寻着其中的奥秘;又仿佛变成了一只蝴蝶,在古今中外的书籍中自由飞翔,吮吸着各种知识的花蜜。
读书于我而言既是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一场与知识的浪漫邂逅。当书页在指尖轻轻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耳边就仿佛响起悠扬的乐章。每个文字都带着生命的气息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虽然人生只有一次,我在书中却领略到了多样的人生。有时,我会停留在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中,感受人性的复杂多变;有时,我会与贾宝玉、林黛玉一同在大观园漫步,感慨一个家族由盛而衰的变迁;有时,我会为鲁迅的呐喊击节叫好,对其文笔的犀利与独到钦佩不已。
在书籍的世界里,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被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我经常一读便是数个小时,浑忘世事。就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也常常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书读得多了,也获益良多。在教学工作中,我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作者的情感,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去感受文字的内容、去领悟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我也能够运用在书中学到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在生活中,当我困惑时,书籍如同智者,给我指点迷津,让我豁然开朗;当我沮丧时,书籍又如同心理医生,给我鼓励、安慰,让我重新点燃自信和希望。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人最怕的就是心灵的无处安放。于我而言,这“心安”处常在一本本书里,读书也因此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小时候,每当临近年关,奶奶就会在晚饭后拿出一堆红纸,用那把老旧的剪刀慢慢地剪福字。我在一旁看着,便忍不住也尝试起来。偏偏性子急,握住剪刀就匆忙剪下去,剪出来的字歪歪斜斜的,像是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奶奶笑了,摸着我的头说:“不要急,要用剪刀一点一点地‘咬’。好福气啊,都是一口一口‘咬’出来的。”
我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奶奶简单的话语中还蕴藏着一位老人饱经风霜后悟到的人生智慧。尘世纷扰,有时感慨自己如同被命运之轮牵引的织布梭子,在光阴的经纬间来回穿梭,终日奔波着。也有时候,生活的压力就像乌云压顶,让人透不过气来。每每遇到难关,我常会想起奶奶的那句话,然后就有了勇气、不服输的志气,就一口一口“咬”着困难挨了过去。时过境迁再回头看,那些当初的硬骨头都被我咬成了渣,让我更抗压,也让我在生活的苦涩中嚼出久久回味的甘甜。有时候,命运与生活可能不像预期的那样简单、美好,但一个人不管经历着什么,只要“心安”,便可以不再迷茫、不再抱怨,便总有力量和希望来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困苦甚至死亡。
梁晓声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当我们能够平静地接受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便也更容易收获其馈赠和美好。对我来说,读书便是最触手可及的美好。每次阅读都像是一场心灵的盛宴,让我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让我变得睿智、豁达,也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始终保持一分清醒和坚定、一分从容和淡定。即便仍然需要忙碌奔波,但我学会了在忙碌中挤出时间,去感受自然的恩赐、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去追寻内心的梦想,就像在灰暗的迷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与方向。我也学会了珍惜平凡的时光,无论是做一道菜、种一株花,还是读一本书、弹一首曲,这些日常的小事也可以带来安宁与满足,让我们得到片刻的放松与愉悦。流年岁月,人间烟火,能让自己安然生活就是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