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研究

2024-10-16张楠

科学导报 2024年68期

底线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根据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边界底线,避免坏的结果,同时争取好的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底线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关乎青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社会的安定团结,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深入研究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过程中尚存的不足,明晰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探寻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视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中尚存的不足

当前,在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认知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是学生对底线思维能力的认识有限,对底线思维的认识还局限于书本和网络,视野不宽、内容不全、认知相对浅显,还不能将底线思维能力提升与国家战略、民族复兴、现代化实现等重大问题联结起来,往往仅从个人层面,对日常学习生活的底线、红线有部分认知,没有形成整体性或系统性的认知。另一方面,学校及老师对学生的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强调不足。尤其是对认识风险、化解风险、迎接挑战、坚定斗争,存在认识不足、指导不够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底线思维、底线意识缺失,存在盲目乐观或妄自尊大的情形。

同时,在提升学生底线思维能力的实践层面,也存在办法不多、抓手不足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学生在遇到事情或困难时,易出现情绪大幅波动、思想混乱、困惑慌张、无所适从,学生中能够主动解决和化解风险的方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斗争经验和斗争手段。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青年学生丢失立场、心存侥幸,甚至触犯法律。更有甚者可能会混乱青年人的思想,动摇青年人的信仰,危及国家整体安全,动摇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防控风险、提升青年底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明晰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纠偏辅正,树立正确价值观。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树立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划清红线、明确底线,在行为上把握尺度、遵循原则,做到“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同时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纠偏辅正、严明纪律,做到不越“底线”、不闯“雷区”,掌握好人生总开关、总钥匙。

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识危强忧、备豫不虞。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积极地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充分认识和判断风险挑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仅在思想上要有准备,更要在行动上有实践;不仅要有事前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考量,更要有风险发生后的办法和勇气。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中国正处在“两个大局”相交织的重要历史时期,即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主动识危强忧、备豫不虞,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坚守底线思维,在危机中赢得先机,在困难中把握主动。

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培根铸魂,成就青春梦想。青年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青年大学生铸就刚毅品格,实现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新青年,他们肩负着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使命。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要求新时代的青年应具有全面而系统的底线思维能力,包括在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能够应对复杂的风险与挑战,能够并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想。

三、探寻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1.不断增强和提升大学生自身底线思维能力建设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升底线思维能力。青年大学生应在学习、生活中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做到敬法畏纪、遵规守矩。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事态的主动权。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学会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懂得不安于现状、不盲目乐观,不囿于眼前、不轻视长远,不掩盖矛盾、不回避问题,不贪图享受、不攀比阔气。凡事从坏处着眼,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要坚定树立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的信念能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底线思维。理想信念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大学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变成指导自身行为活动的精神力量,以鼓舞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而不迷失信仰方向。

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当代大学生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做到学懂、弄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包括底线思维能力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并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是非问题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拥有积极乐观的向上心态。

要做到知行合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青年的价值观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形成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底线判断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挥学校提升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主渠道作用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教育学生树立底线思维。要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加强德育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使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不断增强本领,提升底线思维能力,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青春力量。

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上的关键课程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尤其是对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底线思维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必须严守自己的职业底线,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怀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戒“假大空”,扎扎实实培养学生底线思维能力和思维素养,使大学生的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学校应大力表彰和激励道德先进人物,宣传他们的事迹,让学生从环境文化中受益。同时,健全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对学生中出现的良好行为给予激励;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给予惩戒,防止学生出现严重底线失守行为,将学生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

3.注重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

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时刻传递底线思维意识。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注意自身底线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做好“言传”和“身教”。尽量让子女通过自身的规范行为感受到底线思维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应注意家庭融合程度和提升自身文化知识积累。有数据显示,家庭融洽程度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好,大学生的底线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越高。

父母要警惕由于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底线思维能力和认识偏差。由于青年中独生子女的数量较多,许多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比较溺爱偏爱,任何事情都顺从子女,即使他们做错事情也往往不予批评,父母以为这是对子女的爱,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子女形成底线思维能力认知。

父母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多和子女交流,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情况。在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中,家长过度关注子女的成绩,而忽略了子女底线思维的教育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家长要经常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将子女可能触碰的底线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以免铸成“大错”。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马克思主义专项“大学生底线思维能力培养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ZX02);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乌兰牧骑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NJSZZX2186);内蒙古自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研究基地(依托集宁师范学院建设)项目;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委托项目(项目编号:2024-NMWZD007);思想政治教育(团队)ZSZXTD2101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培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