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2024-10-16吴丽萍

科学导报 2024年68期

20世纪以来,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教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组织、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等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转变研究思路,关注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从大语文观出发,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大语文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对学习需求、内容和方法的细致规划与组织。自20世纪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从以教学内容指导为主逐渐转向更加注重教材本身的研究和应用。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教育领域对教材重要性认识的提升,也体现了对教学资源深入挖掘的需求。在过去,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既定的教学内容指导文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者开始更加关注教材的编写、选用和编辑过程,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语文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深入探讨了教学内容的定位、目标、结构以及教材的编写原则和内容安排。这些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也为教材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学设计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研究思路的明确性和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面向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要采取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研究思路。这包括对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深入理解,以及从更广阔的视角关注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应超越单一的课程内容和教材,融入更广泛的语文教育观念,以指导教学实践。这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与学生阶段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当前有一些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研究思路不够清晰。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缺乏对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是一个系统,教材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但二者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第二,研究范围狭窄。课程标准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语文学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能力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教材是一个子系统,它包括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各部分内容。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教材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应从大语文观出发去理解和处理教材。

第三,对语文教学实践关注不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过程决定的;教学过程又是由学生、教师、教材这三大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大语文观出发去理解和处理教材,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等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首先,关注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标准与教材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都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应充分利用。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时要更多地关注课程标准,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更多地关注教材,要认真研读教材并将其与课程标准联系起来,重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以大语文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大语文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语文理念的指导和引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素养,使其成为有大爱、有大德、有大识、有大技的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腾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