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章的衣裳(节选)
2024-10-16梁衡
文章为思想和美而写,只有准确的词汇才能表达准确的思想、美感。美的前提是“真”,月亮有朦胧美,首先是因为有一个真实的月亮。无论是从达意还是从审美角度来说,文章写作先得从准确地掌握词汇开始。
我们先来谈动词的使用。文章中的词分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文章是否生动,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用好动词。
动词是描述动作的。事物总是动比静要复杂,对应其状态的复杂,词汇自然也就更多。一篇文章的句子,主要是动宾结构,所以动词使用准确非常重要。比如,要把一件物体分开,可以有切、砍、劈、掰、撕、铡、剪等多种动作,分别对应的是切肉、砍树、劈柴、掰玉米、撕布条、铡草、剪纸等。运用动词时,要看动作的对象,即它后面的宾语是什么;还要看主语,即动作的主体是谁;又要看现场、背景、气氛;还要看作者想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等等。
一个动词在文章中运用得好,整篇文章就出彩。这在古典诗词中体现得更为严格,牵一“字”而动全身。古代诗人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炼字,所以才有韩愈和贾岛在月下推敲字词的故事。诗人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不确定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好,一边骑着驴在路上走一边思考,结果撞到了韩愈的轿子。韩愈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下轿和他一起琢磨,最后决定还是用“敲”字比较好。这就是著名的“推敲”的故事。
……
下面讲讲形容词的运用。
文章像画一样,有黑白和彩色之分。公文、法律文件这种消极修辞的文字,就是黑白的画,而文学作品就是彩色的画。文章之所以多彩,关键是用好形容词。
形容词常和名词、动词连用。本来最简单的动宾结构就能说明一个事物,如果再加上形容的手法就更加魅力无穷,更好看,更生动,内涵更加丰富了。比如说,“他走在路上”,这话已经说清楚了;“他愉快地走在路上”,更生动。“她笑了”,可以;“她笑得像一朵花一样”,就会更生动。显然,稍加形容就立见光彩。
无论是客观形态,还是人的心理,都是非常复杂的。比如“笑”,就有微笑、大笑、苦笑、窃笑、嬉笑,等等;怒,有大怒、震怒、恼怒、愠怒,等等。形容词的作用与名词、动词不同,它更强调主观色彩。作者想让你注意哪里,他就把哪里单拎出来形容一下。所以,形容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心理,也最能煽动读者的情绪。
……
文章的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们这里只就词汇而言,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其他还有修辞、句式、风格等,还是要靠多读、多背、多写,才能最终掌握文章语言的艺术,写出好文章。
(选自《梁衡的21堂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