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2024-10-16顾晓晴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36期

如果说文章是一匹织锦,那么关键词句就如同经纬交织的亮点,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们如同一把开启文本的钥匙,指引我们穿过文本的表层风景,深入里层思想,直至探索深层艺术。

准确捕捉并深入理解这些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快速锚定“文心”,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一、基于语境,剖析弦外之音以解其意

文章内部,每个词句都与前后文紧密相连,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脉络,因此,根据文本语境来揭示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就是解读文章的方法之一。如莫怀戚的《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结合上文可知,这一家四口走的是一条羊肠小道,路面狭窄,不易行走,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前行。“整个世界”这一表述,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地理概念,但结合语境深究,含义远不止于此。“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一句暗示了三代人组成的世界,其中,老人代表着过去,孩子象征着未来,而中年人则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双重责任,这三代人的结合宛如一个群体社会的绵延发展。在这种语境背景下,“整个世界”就不再是简单的地理空间,而是一个赓续人类传承的生命系统。

二、溯本求源,咀嚼词句本意以探其根

为了彻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意,我们有时需要逆流而上,追溯它的源头。如“好好儿活”一词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就反复出现。《说文解字》中,“活”字意为“水流声”。水能润泽万物,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其潺潺不息的流淌,正是生命不息、律动不止的表现。它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何种境遇,都要保持生命的活力,体验生命的无限可能。回到文中,“好好儿活”这一表述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人们勇于面对生活困境,积极生活;第二层含义则指向人不仅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更应当找到活下去的方式。面对双腿残疾与母亲离世这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作者曾陷入绝望的深渊,甚至想要放弃生命;幸而有母亲生前的叮咛和朋友们的相伴,唤醒了他对生命的渴望。最终,他发现了写作的力量——那是他灵魂的出口,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三、比照异同,洞察毫厘之差以辨其明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经过作者字斟句酌、多次修改后逐渐成形的。通过比较文章关键词句的异同点,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把握关键词句的含义。如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句子,便展现了“雪”这一自然景物在不同审美视角下的独特意境。前者以“撒盐”喻雪,描写了雪花密集飘落的场景,虽有比喻,却未完全表现出雪的轻盈柔美之态。后者以“柳絮”形容雪,生动地写出了雪在微风中悠然起舞的曼妙之姿。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刻画出雪花飘落的动态美,还巧妙地为其披上了一层柔美而诗意的外衣。一字之间,差之千里,这种微妙的对比,我们在推敲字词时,便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四、直面矛盾,质疑既定观念以求其真

学习书本知识时,我们很容易就能接受文中的观点,却很少对文本进行深度的反思。然而,重新审视并勇于质疑那些既定观念,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事物的真实样貌。如法国作家让·阿诺《植树的牧羊人》中,“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一评价,看似简单明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判断与对人性的思考。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行为,为何被冠以“难得”的标签?这暗示了在当时或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类似于他这样持之以恒的大爱行为并不普遍,甚至可能被视作异类。这种“难得”实际上是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一种隐忧,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可能存在的偏离。在这样的质疑与思考中,文本的主旨逐渐明朗。

经过思考与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关键词句是通往作者心灵深处的桥梁,掌握了它们,就能洞悉文章表达的核心。

我们在基于语境的解读中,能够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在溯本求源的探索里,得以领略词句的原生力量;在比照异同的辨析中,练就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而在直面矛盾、质疑既定观念的过程中,更能收获难能可贵的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