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4-10-16陆东菲

求知导刊 2024年24期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协作学习与合作共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将两者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从协作学习实践、合作共享模式、学习社区建构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探究如何建构高效的学习交流模式,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协作学习;合作共享

作者简介:陆东菲(1978—),女,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协作学习实践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作为一种社交性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协作、交流和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对数学概念、知识点的讲解,而应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运用协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方案,鼓励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探究知识,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课程预习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任务,如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计算图形的周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图形的周长”主题活动,结合现实生活案例来讲解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寻找一题多解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其能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理解知识点,得出计算图形周长的不同方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能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基于生动教学的协作学习实践思路

生动教学是指在课堂中引入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生动教学组织协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借助微课视频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收获知识,并在知识探究中逐渐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扮演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通过模仿的方式活用课程知识,逐渐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而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补齐短板[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共享模式

合作共享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成果、经验和资源,相互帮助,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作为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共享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共享模式,促进学生在交互活动中培养逻辑思维与反应能力。

(一)基于课标要求的合作共享模式应用思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重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话题与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感受学习探究的快乐。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与方法,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在课程预习阶段,教师可先整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例题材料,指导学生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课标要求设计教学活动。比如,针对“单位×数量=总价”这一知识点,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设计应用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活动,探究解题的多种方法。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解决课程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使其能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应用合作共享模式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优化组合,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的关系。在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内各司其职,通过合作共享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同伴之间的差异互补。

(二)将合作共享和智慧教育相结合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需要改革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智慧教育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结合合作共享模式,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开放的智慧教育平台,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形成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圆”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课程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共享预习的收获与经验,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包括圆的概念以及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以及微课视频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其间,教师也可以提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践任务,如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事物,结合本课的知识点来计算其周长与面积;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圆形,拓展学习圆的相关知识。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3]。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社区建构

学习社区是指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社交环境,是学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帮助、以合作取胜的空间。作为学习社交化的重要路径,学习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和知识分享的平台。建构学习社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融入学习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积极思考,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和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一)学习社区中的情境构建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需要改善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氛围,明确学习社区的主要目标,从情境建构的角度入手,创造一个积极、互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区别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识,从而为后续的计算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在情境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实施分组学习,并为每个小组布置适宜的探究与计算任务,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步掌握课程知识点。这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也能发展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社区活动,如分享优质资源、解答他人问题等,形成知识共享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结合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布置思考题,使学生在巩固课程知识点的同时,逐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社区中的生活运用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元素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兴趣,逐步在学习与探究中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为例,本课旨在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社区中进行思考与讨论,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通过优化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提升学生Av5KA5cNhLli6WnLVEbFWg==的学习体验。搭建学习社区时,教师要切实回归学生真实的发展和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体验学习场域,实施个性教育,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生命自由成长[4];还要定期监测学习社区的运行情况,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学习社区的有效运行。

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协作学习与合作共享模式的实际运用,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点,更好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本文提出协作学习、合作共享以及学习社区建构的教学思路,强调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学情以及生活实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孙崇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23(12):18-20.

金莞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5):108-110.

张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91.

赵小明.“数学+技术”:探索学科育人新路径: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小学数学移动学习社区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3(2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