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立新:老年教育学学科建立条件已基本具备

2024-10-15王霖

在线学习 2024年9期

人工智能应用于老年教育中,需要更加智慧化、常态化,使老年学习者更加满意、老年教育教师更加幸福、老年教育管理更加精准,以积极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老年教育 学科建制 教育数字化 人工智能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立新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为老年群体搭建了一个满足多元需求的平台,进而帮助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同时,开展老年教育,对老年群体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可将老年人口带来的社会压力转变为社会发展动力。

“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线学习:终身教育是国家推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手段,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孙立新: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终身学习,社会才是真正的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它确保了终身教育覆盖到所有年龄段,特别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老年群体。学习型社会为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政策、资源、文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所有年龄段的人积极学习。总的来说,老年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持续学习、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教育体系,这对建设学习型大国至关重要。

在线学习:当下,老年教育倡导要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教育学角度该如何理解这一目标?

孙立新:老年教育是人一生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当人们进入老年阶段,凭借教育机会和自由选择,凭借一生积累的知识和智慧来完善实现自我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老年教育的内在目标,即是针对老年群体特殊的身心特点,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老有所教”是指教育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应为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老有所学”强调老年教育要实现老年群体获得个体所需的、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社会和人生百态,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丰富生活,增进身心健康。“老有所乐”是通过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老年群体完成社会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更多地满足老年群体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其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快乐、美好。“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的最高目标,即帮助老年群体在获取知识、保持健康和乐观心态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专业价值、社会经验,推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这为发挥老年群体的“老有所为”指明了方向。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多实现“老有可为”的机会,发挥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符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推动终身教育发展需建立老年教育学学科

在线学习:老年教育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命题。您提出“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学学科体系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内核动力”,当前建立我国老年教育学学科所具备的条件如何?

孙立新: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是教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建立老年教育学也是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内在建制、外在建制)角度进行分析。

内在建制方面。一是老年教育学学科拥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是其立足点。二是从期刊论文、课题立项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做了相关统计:从1949年至今有超过8500篇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老年教育基本理论、老年教育政策、老年教育发展等相关问题,从1980年至今与老年教育相关的课题数量不断增加,涉及老年教育的教材、图书达100多种。这些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国内老年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

阶段。

外在建制方面。一是协会组织的成立,如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以及地方相关老年教育协会等,这些协会充分发挥组织经验交流、信息沟通、科研教研活动等职能,为老年教育学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研究机构的推动。当前,部分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研究所、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如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师大老年大学、宁波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等都在致力于老年教育相关主题的专业研究,为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研究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教育,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力量。在这些研究者的引领下,上述学科的研究生也逐步涉及老年教育领域,成为老年教育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后备军。四是老年教育机构的参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有2000多万人。老年教育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的场所和资源。五是学科应用的成果。如以老年学为主干的老年科学体系,包括老年哲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等,为老年教育学学科建立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当前老年教育学学科已有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基本具备了学科建立的条件。

在线学习:目前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立新:虽然当前建立老年教育学学科条件已基本具备,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有五点。一是老年教育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的地位不够明确。二是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三是相对普通教育学科来说,高质量的老年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四是老年教育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影响力不够。五是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尚需加强。

在我看来,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还需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很多研究内容并未实际落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只有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关注老年教育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老年教育发展面临“新数字鸿沟”

在线学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引领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老年教育有哪些影响?

孙立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和人机共融的智能时代加速到来,人工智能与老年教育的耦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国家政策、智能技术的支撑以及基本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为老年教育的人工智能化应用孕育了条件。人工智能在老年教育领域应用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学习、教学和管理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人工智能为老年教育提供定制化的课程和多元化的教学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可通过相关智能感知技术挖掘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学习偏好以及情感需求与变化等,助力课程的动态编排和组合,为老年群体定制所需的精品课程。

二是教学。一方面基于智能技术的多元化教学,以开放、立体、交互为核心要素,如沉浸式仿真课堂、智慧教室等应用,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为更多老年群体,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创造弹性学习空间。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式教学可以高效地获取个性化智能资源,便于老年学习者与老师、同伴进行多方交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建设老年教育人才库,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通过快速、高效、精准的学情分析,帮助教师掌控教学进度,提升老年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管理。我国老年教育起步晚,面临发展水平不高、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系统与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协作水平,实现看不见的服务。如山东省东营市老年大学积极建设全系统链5G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一系列大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等智能技术与模型构建的智能管理平台,让教学、行政、后勤等各类数据联合组成“数据包”,打破了学校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壁垒。

在线学习:您提出,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教育面临着“新数字鸿沟”。该如何理解“新数字鸿沟”?

孙立新:“数字鸿沟”是在讨论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新数字鸿沟”主要包括技术鸿沟和使用鸿沟两个方面。具体到老年教育领域,前者是指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智能技术、设备、师资较为匮乏,导致老年教育使用主体无法从中受益;后者是不同老年群体对智能技术产品的使用存在差距,如高学历阶层的老年群体更注重满足工作、学习及社会参与等“严肃”需求,而低学历阶层老年群体则更多侧重聊天、游戏等“娱乐化”需求。因此,“新数字鸿沟”在技能水平与数字技术使用上的不平等,也使得老年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未因智能技术的普及而日益缩小,反而可能会加剧已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

在线学习:老年教育具有复杂性,人工智能应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对于构建“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的良性生态,您有哪些建议?

孙立新:老年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工智能在老年教育情境中的成熟应用不能一蹴而就。为了推进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建设发展,结合老年教育变革面临的风险、智能应用价值等,可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是回归人本主义的价值定位,加强隐私防护,明确老年学习者的真实需求,避免过度依赖,凸显主观能动性。

二是促进智能技术资源的公平使用,推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要重建老年教育师生交互形态。一方面教师时刻保持“在场”,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创建以“学习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实现共享、共创与共进。

四是“政企学研”多元联动,优化“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生态。首先是激活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内在动机,保障人工智能老年教育融合的系统性、安全性和发展性。其次是明确多主体权责,充分联动多方主体的协同力量,持续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再次是推进社会实验,共同建立智能老年教育应用风险与收益评估机制。人工智能必须经过成本、风险与收益评估方面的检验才可以正式用于老年教育中。最后是在应用效益方面,要建立包括技术有效性、伦理安全性、用户体验等具体绩效指标体系以及多元联动的数字信任以及安全保障机制,从而形成技术应用的预警数据流。

要规避人工智能在老年教育中的风险因素、突破瓶颈,必须探究其根源,并予以针对性改进,准确把握应用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老年教育”良性生态的构建依靠某一力量是不行的,各方老年教育主体须“脚踏实地”,深度协同,合力构建良性融合机制。

责任编辑:周淼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