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民开洋、谢洋节:渔家文化,穿越千年

2024-10-15文雨

旅游世界 2024年10期

2021年东楮岛渔民节
渔民开洋、谢洋节彩游队

“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庆祝丰收的民俗活动。“渔民开洋、谢洋节”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历史、宗教、生产、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

2008 年,山东荣成市、日照市、即墨市(现即墨区)和浙江象山县、岱山县联合申报的“渔民开洋、谢洋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祈求平安,预祝丰收

渔民祭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落后,渔民迷信自然力,把出海作业的平安和收获寄托在对海神的崇拜之上。

千百年来,渔民扬帆逐浪,耕海牧渔,与大海一起欢歌共舞。无论出海之前,还是满载而归后,他们都用隆重而盛大的仪式虔诚地向海神祭拜,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演变成了“渔民开洋、谢洋节”。这当中的一个“谢”字,既包含了渔民们对海洋的敬畏,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恩。

对于渔民来说,开洋节、谢洋节是与春节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隆重的节日。这种祭祀仪式已烙印在渔民的生活观念之中,成为渔民出海作业的精神支柱,并形成了一种信仰,在当地渔民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不仅坚定了渔民战胜惊涛骇浪的信心和决心,而且还增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连接。

同歌共舞,谷雨祭海

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有“雨水利百谷”之意。谷雨节就像一个号角,冬天游往深海和南方海域的对虾、黄鱼、带鱼、青鱼、鲐鱼、鲳鱼先后返回黄海、渤海觅食和产卵,因此有“鱼鸟不失信”“谷雨百鱼上岸”之说。休息了一冬的渔民开始整网出海,一年一度的海上生产正式开始。

2023年4月23日,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暨渔民节开幕式

谷雨的祭祀活动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量的早期祭祀礼仪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在活动中被保留下来。在山东威海荣成,谷雨祭海活动一般会持续三天。第一天,准备祭品:带皮去毛并用腔血抹红的肥猪一头、白面大饽饽10 个、烧酒一瓶、香纸鞭炮一宗。在第二天(即谷雨节前一天)下午,渔民出海陆续上岸,抬上肥猪,带着祭品来到海神庙或娘娘庙前,先摆供品,再放鞭炮,然后面海跪拜。第三天是谷雨节之日,渔民欢聚一堂,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划拳猜令……

据说,以前谷雨节入夜后,各个海口灯火通明,当地还会组织举行盛大的“放海灯”仪式。接下来的几天,各村都会组织唱大戏,白天唱,晚上唱,最多的连续唱四五天,整个渔乡沉浸在欢乐之中。

因此,谷雨节祭海,也是渔民的狂欢节。

守正创新,魅力传承

“渔民开洋、谢洋节”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巍岩是渔民的儿子,退休前是山东沿海渔业强企的一位党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山东院夼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了一家总资产为3 亿的村企合一渔业企业,集海上捕捞、水产品加工、国际货运、国际运鲜、特种养殖、个体私营企业为一体。渔家的生产、生活积淀了他深厚的人生底蕴。

作为威海渔家民俗文化传播的骨干和践行者,王巍岩对胶东沿海一带的渔民节祭祀仪式有着系统的研究,并在这一民俗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承和传播作用。他多次邀请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对“渔民开洋、谢洋节”这一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撰写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章,并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学徒,对胶东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王巍岩认为,“渔民开洋、谢洋节”所承载的民间信仰是渔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应当发扬传承下去。在各级文化旅游部门的支持下,他积极组织多方力量对这项非遗进行保护,让原生态文化绽放出更加亮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