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徐来:藏在文物里的廉洁文化

2024-10-15尚海波于筱筝赵华磊

旅游世界 2024年10期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廉洁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古往今来,廉洁基因不仅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凝聚在一件件文物之中。为加强馆校合作,以历史文物馆藏助推济南廉洁文化建设,同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展”在济南大学文化中心如期开展。本次展览由济南市纪委监委机关、济南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大学承办。

展览以“廉”为主线,依托济南市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甄选瓷器、玉器、青铜器、拓片、书画等珍贵文物60 余件,详尽的文字说明和语音讲解,配以文物图片立体呈现,展示包括东汉清白连弧纹镜、明宣德青花束莲纹盘、清乾隆石雕荷叶洗、清王铎竹石图轴、清高凤翰素袜凌波图轴、清李鱓钟馗图轴等珍贵文物,让传统廉洁文化跃然眼前,“印”入心田。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根据馆藏文物设计推出的具有廉洁元素的文创产品,如书画类文物的复制品,文物拼图、文物拼宝等社教类文创,化妆镜、帆布包、香炉、花插等生活用品类文创,以及镇尺、书签等文具类文创,还有“荷趣”等非遗手编系列。展览现场环境布置采用原木色,简洁素雅,与清廉的主题内涵相宜,让师生在庄重典雅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廉洁文化的浸润和心灵的洗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知古而鉴今,见贤以思齐。让我们通过这些寓意明显、内涵丰富的清廉主题文物,感受古代为官者高洁的个人追求,品读文人墨客的自我修养。

镜鉴观得失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古代日常用来梳妆、照容的镜子,被赋予了反省自观、以知得失的寓意。许多带有铭文的铜镜,借镜子的洁净光明,表达了人们洁身自好、遵守规矩的志向。

丨西汉昭明镜丨

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一周凸圈带,凸圈带与钮座间饰以一周栉比纹。其外两周栉比纹间以铭文带,铭文顺时针连读为:“内青明以,日月光日月。”字与字之间有一个“而”的符号,字体多方折。宽平素缘。

昭明镜,以铭文第一句有“昭明”二字而命名,流行于西汉宣帝至王莽前。昭明镜铭文标准内容为四句六言二十四字:“内清质以昭明,光辉向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但多因位置不够而有省略。

丨东汉尚方规矩纹铜镜丨

圆形,圆钮座。座外双线凹面方框,框内四边饰米字纹。方框外规矩纹和八枚乳丁区分的四方八区内各一鸟纹。各方位内二区的鸟纹两两相对。外区一周铭文带,铭文顺时针连读为:“尚方作竟真大巧,寿如大山不知老。渴饮玉泉兮。”铭文带外依次为栉比纹、锯齿纹和变形兽纹各一圈。素斜缘。

规矩镜也称博局镜,始见于西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以规矩命名铜镜,是对“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追求”。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

丨东汉清白连弧纹镜丨

圆形,圆钮,十二连珠纹钮座。座外栉比纹与凸圈带各一周。其外内向八连弧纹,形成弧形八角星形,八内角饰变形图案,两两相对,宽平素缘。连弧纹与凸圈带之间有铭文8 字,顺时针连读为:“见日之光,相忘长象”。外区两周栉比纹间以铭文带,32 字铭文顺时针连读为“絜( 洁) 清而白事君,怨污之弇明,玄锡之流泽,京而日忘美人,外承可兑(悦),霝(灵)願(愿)永思绝兮”。以镜为喻,清清白白,洁身自好。

丨明正其衣冠铭文铜镜丨

圆形,圆钮,钮左右两侧各有铭文两行,右为:“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左为“明明德心,惟我与尔”,16 字诗体铭文。双层立墙式边缘。勉励大家在照镜子的同时,要让自己的心灵被美好的道德充盈,像镜子一样干净、光明。

印章明我志

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中,古人以印赋诗,以诗入印,用最能寄托与抒发自己情感的诗词与章句,来鞭挞自己、警醒与激励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丨清“但求无愧我心”雕夔龙青田石方印丨

印文:“但求无愧我心。”“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古以来为人崇尚,后人多引以为座右铭以此自勉。意为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

丨明“慎言语 节饮食”兽钮田黄石长方章丨

印文:“慎言语,节饮食。”出自《周易》:“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意为有德行的君子言语谨慎,饮食节制。人贵有节,节制自己的欲望,不随心所欲。

丨清“正大光明”螭虎钮寿山方印丨

印文:“正大光明”。宋朱熹《答吕伯恭书》有:“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有:“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意指心怀坦荡,言行正派。

丨清“俯仰无愧怍”雕竹节寿山石随形章丨

印文:“俯仰无愧怍。”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宋袁燮《送姜子谦丞於潜》中又有“俯仰无愧怍,正直神所凭”一句。意为立身端正,上对天、下对人,都问心无愧。

丨清“俭可助廉 勤可补拙”兽钮寿山长方印丨

印文:“俭可助廉,勤可补拙。”“俭可助廉”出自“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一句,为北宋名臣范纯仁劝诫子弟之语;“勤可补拙”出自唐白居易《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意为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勤奋能够弥补不足。唯有崇俭,方能戒贪。

一品青莲盛

莲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被喻为“花中君子”,成为美好与清廉的形象化身。莲花是佛教中具特殊意义之“圣花”,宋以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渗透,莲花摆脱了单一的宗教含义,脱俗为纯洁、美好的象征;至元代青花瓷出现,“一束莲纹”作为有劝诫警示意味的纹饰被大量用于陶瓷制品中。

丨明宣德青花束莲纹盘丨

直口,浅壁弧形,矮圈足。通体施白釉青花纹饰。青花纹饰分为三层:内壁口沿饰一周海浪纹;下方一周缠枝牡丹、荷花纹;盘心绘当时盛行的束莲纹,寓意“一品清廉”,外有三周弦纹。盘外壁上有一周卷草纹,中间一周缠枝牡丹,下有一周回纹和数周弦纹。此盘器型较大,白釉肥润莹澈,青花色泽浓艳,制作工艺精湛。宣德青花器被认为是中国青花瓷器中的集大成者,水平相当高,宣德青花束莲纹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丨清乾隆石雕荷叶洗丨

整器以莲叶为形,巧雕莲花、莲蓬为装饰,清淡素雅,造型精巧生动,彰显文人雅士之高洁追求。笔洗是古代文房用具中使用较多、用以洗刷毛笔或掭笔所用器物。历代笔洗的质地丰富多彩,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瓷质笔洗,玉质次之。

丨清司马钟荷花鹭鸶图轴丨

此图上画青莲盛放,下有鹭鸶一只,寓意“一路清廉”。在瓷器与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莲花与鹭鸶的组合形式。鹭鸶是中国画和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常常代表着仕途,而作为圣洁清白象征的莲花,与鹭鸶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为官清正、洁身自好的寓意,“鹭”与“路”同音,象征着“一路清廉”或“路路清廉”。司马钟(1792—1857),字子英,号秀谷,一号绣谷,又号绣鹄,别号紫金山樵,上元(今南京)人。官直隶河工州判。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写意花卉及鸟兽。

留得清白身

白菜,古称菘、白菘,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之所以得名菘,是因为白菜清白高雅,寒冬不凋,四时常翠,有松柏之节操。因白菜与百姓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清白朴素的外形内质,文人墨客便多借以抒怀。

丨清张槃白菜图轴丨

此画蕴含深远的箴规寓意,意即为官要清正廉洁,为人要清清白白。款署:“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故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使庶民不可一日有此色。蓬翁写”。前句出自苏轼《撷菜》,后句改写自明代《白菜碑》“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张槃,原名柞枝,字小蓬、小槃,号圆腹道人,直隶定兴人。官山东武定同知。工篆、隶,放情诗酒,余事作花鸟,备极精能,亦能山水。

丨1985年王天池世世清白图轴丨

此轴为王天池晚年所作。白菜叶青柄白,寓意“清白”,“柿”与“世”同音,意为“世世清白”。王天池(1914—1986),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拜国画大师齐白石为师,1947 年返回山东济南。一生致力于花卉鱼虫的创作,既承师风,又取赵之谦、虚谷、吴昌硕、李复堂诸家之长,造诣较深,亦擅长书法。

矮蝉鸣清风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蝉的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也折射出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其“出尘不染,饮露餐风”的品性,清高廉洁、孤高自傲的形象,使蝉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吟赋讴歌的对象、高尚人格的化身。

丨清道光蝉形端砚丨

砚额作蝉头部之形,是以蝉清高廉洁之品格自喻自警之意。端砚用端溪砚石雕琢而成。端溪砚石产自广东肇庆端溪一带,始出于唐代武德年间。上好的端溪砚石,石质幼嫩、细腻、滋润,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可研墨的特点,有“天下第一砚”之美誉。

丨明蝉形玉砚丨

砚身雕琢成蝉形,双眼圆睁凸起,头部雕有三连环砚池,以蝉身作砚堂,蝉双翼自然伸展,尾部呈三叉形。

清心蕙兰质

兰花有简单朴素之形态,高雅俊秀之风姿,它原生于山野,洁身自爱,与世无争。自古为忠贞、廉洁、坚韧之象征,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丨清郑燮兰竹菊图轴丨

此图左下方绘古拙陶罐丛生秋菊,竞艳开放。右侧则有细长陶罐蕙兰盛开,翠竹一枝独秀。作品在构图上采用倒“C”的形式,左边落长款,使作品整幅造势、破势统一协调,是郑板桥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款署:“兰梅竹菊四名家,但少春风第一花。寄与东君诸子弟,好将文事夺天葩。乾隆壬申板桥郑燮。”钤印:白文“郑燮”、朱文“橄榄轩”。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雍正十年(1732)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丨清孔毓圻兰花图轴丨

图中所绘兰草秀媚清劲,空谷留香,山石挺立,披麻点墨,峻秀奇崛。款署:“兰堂孔毓圻。”钤印:朱文“兰堂图书”、“纫秋兰以为佩”。孔毓圻(1657—1723),字钟在,又字翊宸,号兰堂,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工诗善画,尤善画兰草。

廉竹入画来

魏晋以来,文人自比于竹之风盛行,因它“中空而自谦,摇曳而不折”,颇有不屈不挠、坚守气节、虚怀若谷、谦谦君子之德。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结,也形成了独有的“廉竹”文化。

丨明高名衡兰竹图轴丨

图绘坡石间秀竹一竿,枝叶俯仰交错,幽兰两丛,花朵盛开,袅娜多姿。石用淡墨晕染,浓墨点苔,笔法工细,淡雅有致。竹之气节,兰之清蕙,喻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之操守与气节。款署:“丁丑春日,为郗林先生作,高名衡。”钤印:白文“高名衡印”、“平仲父”。高名衡(1583—1642),字平仲、仲平,号鹭矶,山东沂州人,官至河南巡抚。清兵攻破沂水城时自杀殉节,赐谥“忠节”。

丨明冯起震墨竹图轴丨

画中墨竹依石而立,苍莽有力,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款署:“可否与可冯起震”,钤印:朱文“青芳”、白文“起震”。右侧黄宾虹题:“明代画竹一派直接文湖州,以冯青方为最胜,董玄宰陈眉公尤亟称之,此其杰作洵可宝也。辛巳冬日黄宾虹题”。下钤印:白文“黄山予向”。冯起震,字青方、省予,号稷下门生,山东青州人,善画墨竹。

丨清王铎竹石图轴丨

此图绘两竿墨竹雪中倚石而立,或浓墨绘就,或淡墨写出,浓淡相依,竹叶低垂,瘦劲硬直,着力渲染竹不屈严寒、傲然独立之态。款署:“石愚袁老亲契舟中同饮写。癸未五月,王铎。”钤印: 朱文“ 王”、“ 铎”。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间作兰、竹、梅、石。尤擅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图鉴说廉事

“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绘画并非单纯的怡情悦性,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借鉴作用,文人高洁之士以画为心声,用丹青妙笔绘制了众多代表廉洁的画作,以贪欲为戒,使后人可以从这些画作里获得借鉴。

NTTyFZFJDl5A1CsJuUtARg==

丨清李鱓钟馗图轴丨

此轴款署:“自向终南避世深,山魈木客接知音。群憎我面非人面,未必他心是我心。复堂懊道人李鱓。”钤印:白文“鱓印”、朱文“宗杨”。钟馗是古代人物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乌帽大袍,须发蓬张,怒目瞋视,只是其外貌特征,画钟馗者无不毕肖。作者借画中钟馗及诗句,吐露胸臆:世人笑为“怪”,我仍秉我节。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别号墨磨人,江苏省扬州府兴化县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曾任山东滕县知县。

丨清高凤翰素袜凌波图轴丨

此图以大写意泼墨手法写风中荷叶、荷花的摇曳多姿,用笔放纵,墨色淋漓,加之左手长题,更添奇趣。款署:“南阜”。“素袜凌波之图,壬子写,丁巳补题”,并有作者左手书诗文及题记。钤印:白文“苦书生”、“丁巳年”、“左手”、“霸上亭长”、“古介子国”、“凤”、“翰”、“南阜山人”。高凤翰(1683—1748 或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县人。1737 年54 岁右手病废。清代著名书画、篆刻、收藏大家。雍正年间以诸生举贤良,先后任歙县县丞、绩溪县知县,后任泰州巡盐分司等职。

(部分内容节选自济南市博物馆《博物馆视域下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