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建构:时代机遇与策略选择
2024-10-15李允允黄建敏邰峰
摘要: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基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紧迫形势、时代机遇和策略选择方面研究建构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研究认为,中国体育话语权面临的紧迫形势有:西方国家主导着现代体育话语权;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异化;西方国家文化不断强势输入中国。得出构建策略:积极展现中国实力,提升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决策力;营造体育话语共识,提升中西文化认知异化破解力;融通中外文化,加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阐释力;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创新传播手段,扩大中国体育话语国际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体育话语权;紧迫形势;时代机遇;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4)04-0017-05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ports Discourse System in the New Era: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c Choices
LI Yunyun, HUANG Jianmin, TAI Feng
(School of P.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ower while also being integral to major-power competi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sport power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mploy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examine and formulate a contemporary framework for Chinese sport discourse system in terms of urgent situations,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and strategic choices. It identifies the pressing challenges facing China’s sporting discourse right includes Western countries dominating the discourse power of modern sports; the cognitive alie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Western society; increasing encroachment by Western cultural norms within China. Proposed strategies include proactive showcasing of China’s capabilities to bolster its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within sporting discourses; building consensus on sports discourse and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break through the cognitive alie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tegrating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to strengthen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hina's sports discourse system; sp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culture and enhancing the affinity of China's image; innovating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exp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sports discourse.
Key words: sports discourse power; urgent situation;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strategic choices
体育国际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分支,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国际体育事务参与程度、国际体育发展影响力以及国际体育组织的控制力,与国家核心利益以及综合国力息息相关,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一环,在各国软实力的角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目前学术界对话语权的提升进行着积极的研究,基于此,该文从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紧迫形式开始研究,具体论述了中国构建新时代话语体系的时代机遇,详细探索了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提升策略。体育话语权作为话语权一个重要分支,提高体育话语权对未来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有着重要作用。
1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紧迫形势
新时代以来,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极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然而,中国目前虽然处于发展黄金期,但仍然无法彻底改变中国话语权发展缓慢的现状。只有提高中国话语权使之与中国综合实力相匹配,中国才能持续高速发展。体育话语权作为话语权的重要部分,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1.1西方国家主导着现代体育话语权
体育话语权作为体育软实力,掌握了体育话语权就相当于掌握了体育主动权。现代体育起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在一百多年里已经构建了完备的体育话语体系,并逐渐发展西方话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体系”。体育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体育领域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国家软实力现状。国际体育组织规定各代表国拥有相同的表决权、投票权。但据统计,在国际奥委会执委成员中,欧洲占比高达 47%,话语分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同等表决权、投票权,看似公平公正,但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掩盖了它们掌控国际体育规则与资源,把持世界体育话语体系的本质。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来自世界各地,到现在已经高达28个大项和302个小项,但在众多项目中发现只有跆拳道项目来自东方国家,整个体育赛事运动项目几乎被西方国家所包揽,整个体育赛事处处展现出西方国家的身影,因此各项目的规则都由西方国家所主导。当今国际,体育话语权仍然由西方国家所主导,中国在严峻的国际社会形势中应更加注重体育话语权的提升,从多方面出发提升话语权,加速话语权早日与国家综合实力相匹配。
1.2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异化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异化,这是阻碍中国体育话语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刻意抹黑中国,试图阻碍中国的发展“英国《泰晤士报》曾经报道中国运动员的训练非常艰苦,其艰苦程度是西方人不可容忍和无法想象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了解,法国运动员训练比中国运动员的训练艰苦的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晚上,有一名来自荷兰的记者前往开幕式现场进行报道,但是该名记者直播的地点刚好处于交通管制区,所以中国志愿者上前劝说该名记者离开此地,导致该名记者的直播突然中断,然而部分西方媒体则将此说成中国官员故意驱赶外籍记者。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使中国连续数日高居奥运金牌榜首,这时西方国家坐不住了,7月30日,《纽约时报》就刊发了一个题为“中国体育机器的唯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拿金牌”的文章,以此来误导国际社会,无视中国运动员的努力,抹黑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当今社会,中国国力发展迅速,使一些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威胁,他们通过多种手段不断打压中国,通过社会舆论阻碍中国文化传入世界,试图使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错误认知,以此来阻碍中国话语权的发展。
1.3西方国家文化不断强势输入中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才能有自己的信仰,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近代体育开始于西方国家,它们已经有着完善的体育理论与实践。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较慢,又急需高质量的发展,就造成西方文化不断强势输入中国。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对外开放,西方体育文化迅速席卷中国,中国近代体育由此开始发展,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不断渗入,西方体育表现出来的先进性,例如竞争性、公平性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迅猛发展,但着眼国际社会,国际体育运动主要还是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为主体的西方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结合实际,中国体育运动项目还是以奥运会项目为主进行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突飞猛进,话语权与综合国力以不再匹配,中国想要快速提高话语权,学习西方文化就成为快速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方面。中国要采取积极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对中国的输入。
2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时代机遇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存在危机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的出现。中国正朝着世界舞台中心迈进,中国与世界所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为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提供了一次历史性机遇。
2.1中国强势崛起,为构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话语舞台中心。中国的强势崛起,打破了世界格局,使得中国体育话语在国际体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织激荡,这即是危机也是机遇。中国精准抓住机遇强势崛起,正是中国的强势崛起,使中国并未受到国际社会动荡的波及,体育事业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高速发展。不但此后历届奥运会奖牌榜上中国总是稳居高位,而且健身活动意识普遍提升,形成了全民健身的壮观景象。正是中国的强势崛起,使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在重要职位上中国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2008年奥运会前后中国在国际和亚洲体育组织中担任职务的超过了 350 人,其中刘国梁、于再清、马文广、常建平等人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要职。正是中国的强势崛起、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使中国两次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让世界清楚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让国际社会深刻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无论是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任职还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是搭乘了中国强势崛起的东风,正因为中国的强势崛起,带动了体育的快速发展。也正因为中国的强势崛起,为构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2世界文化多元化,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世界文化多元,用来表达现代社会人们对非本族文化的尊重与接受。当今国际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主张多方面发展,“合作共赢”,各国文化在世界传播更为迅速。因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建构需要吸纳世界优秀体育文化来充实自己,因此,世界文化多元化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奥运会作为国际重要体育赛事,充分展现出世界文化多元,奥运会中的体育项目来自世界各国,最后又被世界各国所学习。体育运动成为了金砖机制人文合作的一大亮点,体育不仅让合作更加和谐顺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体育实力,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体育话语中的分量,为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贡献出一份力量。当今时代,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际体育会议已经成为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中国积极参及承办国际会议,学习各国优秀体育文化,取长补短,丰富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如,2015年在天津体育学院召开的“体育教育素质:运动让生活更美好”国际会议、2019年在杭州召开的体育休闲国际会议、2022年在苏州召开的第六届体育科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正是世界文化多元化趋势,促使中国学习到更为广泛的体育文化,丰富了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加快中国体育在多元化的世界里迅速前进,让中国体育话语逐渐走向国际体育话语中心。
2.3数字化媒体形式多样、传播迅速,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构建拓展传播途径
体育数字化媒体话语平台是体育文化、赛事信息等得以展示的窗口,是话语体系构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主要通过官方报道对外传播体育文化,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数字化媒体应运而生,使中国的体育文化得以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全世界的观众不仅在官方媒体上可以观看,而且在“抖音”“快手”等数字化媒体上也可以观看,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变的媒体广泛且迅速地传播体育文化。在中国的体育网站中,除了国家体育总局或国家直接运营的网站外,还出现了各种综合性网站或体育网站。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包括体育传播在内的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5G网络、AI等技术的到来,现在已经应用于中国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传播,如,打造中国首个创新媒体智能体育产品,以及VR直播、“子弹时间”等新传播方式。通过多样化的中国数字化媒体形式,使体育文化在中国传播速度加快,也使中国体育文化在世界快速传播,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构建拓展了传播途径。
3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策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通过研究建构中国体育话语体系遇到的紧迫形势和时代机遇,我们需要从积极承担国际事务、营造体育话语共识、融通中外文化、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等几方面入手,以此来增加中国体育话语权在国际体育中的地位,为中国体育话语权走向国际体育中心舞台贡献出力量。
3.1积极承担国际事务,提升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决策力
陆征祥先生曾说“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在国际社会中被展示的淋漓尽致。近现代,国家话语权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体育话语权作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体育领域体育话语权同样处于边缘地位。当前,中国高速发展,综合实力飞速提升,我们要更加重视多方面发展,要积极承担国际事务,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实力,以此来提升中国的话语权。2001年,中国首次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无疑向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强大的经济实力、强悍的运动实力,更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雄厚的综合实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话语权。2015年中国再次获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使北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更加先进的科技水平,更加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加强悍的运动实力。这再一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话语权,也正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事务,向世界展现出真正的中国实力,使得北京两次成功举办奥运会,使我国在奥运会中得到应有的决策权,更加直观地向世界证明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事务,充分展现中国综合实力、中国智慧,使得中国体育话语权在国际体育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2营造体育话语共识,提升中西文化认知异化破解力
长久以来,西方国家对于东方国家崛起的认知一直存在偏差,西方国家一直都是以他们偏颇的认知看待东方国家,把中国看作威胁和敌对势力,并为多数西方人习惯性接受。正是西方社会传输给西方群众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使西方群众对中国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中国话语处于一种“想传却传不出去、传出去却听不懂、听得懂却不能站稳脚跟”的尴尬境地。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急需加强营造话语共识,从而破解中西方文化认知差异,加快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营造体育话语共识可以从加强掌握媒介传播出发,数字化媒体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比如,“抖音”“快手”等数字化媒体,因为这些媒体遍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化媒体向世界传递独属于中国的特色文化。并且数字化媒体可以将决定权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从而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体育形象,进而破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打破中国体育话语被曲解的窘境,使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快速发展。
3.3融通中外文化,加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阐释力
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建构要融通中外文化,用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阐述中国新时代体育道路,突破西方制约的困境。中国作为历史古国,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正是蕴含在这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中国新时代体育话语通过融合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在世界上表达出独特的中国体育话语。新时代中国体育道路的成功经验蕴含许多深刻道理,为构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话语素材。建构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体系,要以开放的姿态,在立足中国、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国际视野,借鉴国外体育优秀成果,融会贯通,丰富中国体育话语体系。例如,体能训练初创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接受国外先进文化。虽然中国体能训练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训练方式大部分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但经过与中国自身的结合,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能训练体系;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学术理论的交流探讨,掌握国际最前沿的体育学术发展动态及成果,促进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例如,世界体育大会、国际体育传播会议、国际智能体育大会等,中国积极参与,学习西方先进理论,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丰富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学习国外先进的传播理念与方法,根据国外受众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结合不同的语境,对话语内容与形式的表达、传播进行优化,打造具有共通性的易为国际社会理解的体育话语,做到融通中外,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体育,增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阐释力,推动中国体育与国际社会紧密融合发展。
3.4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其思想、文化的行为已屡见不鲜,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播在西方国家文化强势的冲击下受到了限制。基于此,中国应积极发扬传统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理解与传播的责任。中国要想提高体育话语权就必须正视传统体育文化,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此来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坚实基础,要正视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首先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利用中国对体育文化遗产高度重视的政策,加大构建传统体育文化平台,进一步探索传统体育文化,积极举办传统体育运动会,把武术、舞狮、高跷等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积极传播,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再次积极申请入奥。另外,加大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通过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号召,在多领域中加入传统文化要素,再利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以此来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体育文化,承载着中国独特的体育精神,在国际社会中传播能够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对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3.5创新传播手段,扩大中国体育话语国际传播影响力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发展迅速,但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发展却相对缓慢,其原因之一在于体育话语的国际传播不畅。加速构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创新传播手段,增加传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只有传出去,才能被世界了解,从而被世界认可。中国体育话语国际传播影响力要想扩大不能仅靠官方网站传播,要综合把握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要把传播效果放在首位,以此达到理想的效果:(1)话语表达模式要创新,改变传统的宣传说教和灌输的思路对外传播,这种方式虽然政治性、系统性、逻辑性比较强,但受众群体较少。中国应改变思路,将语言转化为受众群体所期望大众话语,以增强中国体育话语的传播效果。比如,加大对体育明星的报道,以此来迎合大众的期望,进而从体育明星的报道中展现体育风采,这样就可以在粘合大众期望,提高大众体育兴趣的同时也增大了传播效果。(2)改变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在原来竞技体育的基础上,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从而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体育的独特魅力。(3)加大帮扶海外华侨媒体。海外华侨媒体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立场。另外,海外华侨媒体更加符合国外媒体风格,在话语表达上更开放,更加贴近国外受众对象。比如,加大对“侨通社”的支持,“侨通社”作为华人华侨对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方面更加贴合国外受众对象,传播对象也多是国外受众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对外的传播,对提高中国话语权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语
建构体育话语体系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只有掌握了体育话语权才能站在国际体育话语的中心位置,想要保护中国运动员的合法权益,要想享受公正平等的国际权利,就需要加速构建中国体育话语体系,从而与中国综合实力相匹配,以此来保证中国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本文通过研究建构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急迫形式以及时代机遇得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国体育体系的相应策略,希望能够对话语权的提升带来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邰峰,王小凡,梁鑫.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福柯知识- 权力理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6):30-36.
[2]汪习根,汪茹霞.论中国国际体育执法话语权提升之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2):38-46.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1.
[4]高英哲,张也,王小凡,等.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历程、挑战及提升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2,38(2):50-55.
[5]邢丽菊,赵婧.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挑战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21,30(3):111-126,128.
[6]陈以定.当代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建设与国际话语权建构[J].学术界,2012(7).
[7]段光鹏.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时代际遇与路径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1):47-54.
[8]邓星华,曾诚.中国体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时代境遇与实践路径[J].体育学刊,2022,29(4):8-13.
[9]张晓义,永树理.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现实困境与提升方略——以里约奥运会为切入点[J].思想战线,2017,43(4):144-153.
[10]梁立启,栗霞,邓星华.体育话语权的认识解读与提升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6.
[11]高山,张也,王小凡,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2,37(2):61-65,72.
[12]孙吉胜.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3):19-43,156.
[13]肖晞,杨依众.新形势下世界“中国观”的变化与加快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2(1):40-53,234.
[14]邱圣宏.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6):4-7.
[15]万晓红,张德胜,李雪贝.新时代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7):21-28.
[16]吴阳松.新时代党的话语创新的鲜明特色[J].党建研究,2022(9):55-57.
[17]高晓峰.我国体育学术会议起源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181-185.
[18]荆雯,陈浩南,李洋,等.我国体育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4):1-4,50.
[19]梁立启,栗霞,邓星华,等.我国体育话语权的产生基础与有效发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7):20-25.
[20]邰峰,王小凡,梁鑫.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三维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1(5):41-47.
[21]庞儒芳.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缺失与重塑[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0):147-148,164.
[22]曾诚,邓星华.体育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体育学刊,2016,23(2):39-42.
[23]陈思,陈静静,张晓义.体育国际话语权权力要素分析及提升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7):49-54.
[24]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J].体育科学,2019,39(7):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