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2024-10-15陈钊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以优化作业设计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着力点,在创新作业形式的同时改进作业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后实现高效学习,达成“减负增效”目的。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简述相关原则,从课程知识、主题思想、生活应用、德育意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作业优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
作者简介:陈钊(1970—),男,甘肃省礼县江口镇九年制学校。
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思想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应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基于“双减”政策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性作业,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思想、言行与品德的良性引导,从而塑造其正确的道德与法治价值观念,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设计应以质量取胜,教师须舍弃重复性、低效性、无序性的作业设计方法,探索更具创新性、高效性、连贯性的作业优化设计思路,合理控制作业知识比重,丰富作业具体类型,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提升。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探究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锻炼其学习能力。“双减”政策下,教师设置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作业课题,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探究学习活动,有意识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等问题,探索并总结相关的防范措施,从而归正学生的思想,规范其个人行为,使其真正受益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接受健康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1]。
(二)满足教育育人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设计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进行进一步优化,将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有助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体现作业服务价值
“双减”政策对学科作业设计方法提出了更为明确、严格的要求,这在作业占比、用时分配、内容比重等方面均有所体现[2]。在此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应从固化的设计模式中脱离出来,更加强调兴趣引导、实践锻炼、合作探究等作业创新形式,以期发挥作业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科课后作业服务的价值,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原则
(一)立足学生群体特性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考虑学生共性需求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作业设计工作。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的优化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解读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析其认知基础和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考虑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等要素,以契合学科教学目标为基准,从不同层面和方向设计有效的探究性作业内容。通过解读学生群体的特性来优化探究性作业设计,真正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其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源自高效课堂解读
“双减”政策下的学科作业设计旨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教师应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体系为目标,将作业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以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法治观念、塑造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意识为导向,有规划性地设计精准的探究性作业内容,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课后学习任务,从而减轻课业负担。
(三)关注内部逻辑体系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课后作业,探究性作业更为强调综合性。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具有“以单元框架为基础,整合多个课题”的编排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需要保证作业内容具有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和递进性,能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提炼为整体,并融入探究性作业的学习项目当中。同时,教师应在把握课题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模块与整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探究性作业内容的逻辑性,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全面创新[3]。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探究课程知识,设计分层学习任务
课程知识是学科教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设计以引导学生探究课程知识为设计思路,旨在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巩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基于“双减”政策对学科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立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需求进行分析和解读,明确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目标,以此为课程知识探究性作业设计提供参考,确保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与学生能力水平的匹配性。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品出情感的韵味”一课为例,本课主要分为“我们的情感世界”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两节,重点知识为“情感与情绪的关系”和“情感的作用”。教师应布置课程知识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本节课程知识,从而能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的精神状态,感知情感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以“感知情感—体会情感—认识情感与情绪的关系—分析情感的作用—学会控制情感”为思路进行课程知识探究性作业设计。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以正确认识各种情感为其探究课程知识的作业目标。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变化过程写下来,以此深化对各种情感体验的认识。针对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情感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并能对情感进行准确分类。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在掌握课程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情感的实际作用。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特定案例说明情感的作用,使其能在探究中形成正确面对情感的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启发,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探究主题思想,活用资源深化感悟
主题思想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课程知识蕴含的深层内涵,需要学生与课程主题思想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和意识上的协同,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目标[4]。教师应提高作业设计高度,鼓励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探究课程主题思想,创新探究性作业设计思路,展现学科育人价值。主题思想的探究需要在外部的引导和感染下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搜集并整合与课程主题思想有关的教育资源和实际案例,以此为引导,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其挖掘课程知识的深层价值,从而深化学生对课程的感悟,使其以探究性作业为载体开展深度学习。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主题为“网络”,学生应通过学习本节课程知识,感受到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分析网络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认识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应以辩证思维认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会正确运用网络。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编排特点,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探究课程主题思想,深入理解课程知识核心内涵。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一框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围绕科技领域较为流行的词汇整合相关资源,将介绍区块链的视频插入到作业内容当中,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区块链这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是以哪项技术为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一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探究网络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并梳理本节知识内容。又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节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可整理关于“网络创造的便利条件”和“网络电信诈骗”等网络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网络的两面性,使其正确看待网络。由此学生便能学会如何有效发挥网络的优势,形成对“如何打造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独特见解,从而加深对课程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探究生活应用,创设情境开发思维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科知识应用性较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其道德修养和思想高度。探究学科知识的生活应用是道德与法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的另一思路,既能体现探究性作业的服务价值,又能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锻炼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使其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意义。生活探究需以生活情境为载体,教师应在生活探究性作业设计中融入多样化的生活教辅资源,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其在情境引导下主动思考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在探究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学科认知水平,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驱动发展”一课为例,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简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学生将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形成创新意识,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法。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布置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并感受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使其热爱创新并勇于创新,能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当中,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角度出发,思考创新的价值,并以实际应用为前提,搜集相关资料与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作答,简述创新在推动社会生活进步和国家建设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也应布置开放性应用型作业,如要求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学会运用其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四)探究德育意义,开展实践内化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目标,其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学科教学的德育意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5]。教师应注重体现初中道德法治探究性作业的综合性,在做好理论知识类作业设计的基础上,也应着手开发实践类探究性作业。教师要充分解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设置与课程教学主题相关的实践任务,将其作为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蓝本,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探究课程的德育意义。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切实提升自身的学科能力素养,从而彰显学科德育价值。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少年的担当”一课为例,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学生应在了解少年担当的概念和内涵、认识少年担当与责任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参与教师设计的实践类探究性活动,完成作业任务,以深化对少年担当的理解和认识,能正确解读本门课程的德育意义。
例如,教师以“担当”为主题,设计“少年如何体现出自身的担当和责任”这一实践课题,要求学生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以生活为背景设计故事情节,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演绎具体事例来展现少年的担当。这种实践类的探究作业,既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具象化、立体化,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感受到完成作业的乐趣,减轻其课业负担。此外,以具有新意的情节演绎形式为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载体,也能深化学生对课程德育意义的理解和感悟,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而道德与法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课程。作业在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引导学生课后高效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方法,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思路,以作业设计与布置为途径,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性和思想性,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双减”政策下,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工作,教师应基于学科教学特点,确定探究性作业的具体设计类型,明确探究性作业的优化设计目标。教师应以“双减”政策强调的“减负增效”为作业设计指导思想,融入新型作业设计理念,创新作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后学习体验,助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兴科.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布置方法分析[J].学周刊,2024(5):89-91.
[2]王赛金.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3(20):142-144.
[3]韦江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23(增刊1):192-194.
[4]林含芳.“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1):45-47.
[5]李丽丹.“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3(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