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路径探究

2024-10-14薛君艳王娟夏浩军雷永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8期
关键词:环境农业生态

摘 要:在二十大中曾明确指出,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绝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从大方向到小细节的不断努力。生态优势也是乡村长期存在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与背景下,反而有很多乡村振兴任务并没有秉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去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而是求短时高效,企图把短期的成就当做振兴的目标。这种缺乏科学发展观、缺乏生态文明的乡村振兴理念,会给乡村发展带来长久的隐患。因此,当下必须要重视乡村生态的基础保护,并摆正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设,让乡村发展真正与生态文明和谐共处,促进长久发展。

关键词: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88-5368(2024)08-0113-03

Exploration of Path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XUE Junyan+1, WANG Juan+1, XIA Haojun+1, LEI Yongdong+2

(1.Yangling Vocationalamp;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2.Shaanxi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Xi’an, Shaanxi 710100, China)

Abstract: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was clearly emphasized that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s a crucial support poi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s persistent efforts from the overarching strategy to the minute details. Ecological advantage is also a key factor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area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many rural revitalization initiatives have not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stead, they have pursued short-term efficiency, aiming to achieve immediate results as the goal of revitalization. This approach, lack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negle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oses long-term risks to rur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basic protection of rural ecology and establish a pat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at harmoniously coexists wi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ignificance[KH*2/3D]

1 保护乡村生态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 保护乡村生态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是乡村建设中基础的基础,乡村乡镇普遍坐落于碧水青山的美景之间,有着天然的氧吧和环境屏障,可以屏蔽许多污染和破坏,做好生态保护,就是为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庇荫[1]。因此,保护生态并不只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步骤,也是国家发展、全球环境维护的首要任务。保护乡村生态,也是构建乡村经济基础的重要前提。乡村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一味的以城镇标准来要求乡村进行快速发展,对生态保护有很大影响,也容易让乡村产业逐渐走入短寿状态。推动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就是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做好生态保护,不光是对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推力。

1.2 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是新产业、新形势的全面开花,对于群众利益和人民福祉来说是非常具有促进意义的。其次,乡村振兴的产业化融合和效益链、经济链的铺开,能够让村民真正增加收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最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环境保护大国,做好乡村振兴,不光对乡村文化有积极的推广,也对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助力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有积极的作用。

2 目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2.1 反科学的规划方式,一切向钱看

反科学的规划方式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弊端。在乡村振兴领域,一直以来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一切向钱看,乡村所处的环境,所承担的振兴任务非常重,为尽快让乡村振兴起来,让经济发达起来,部分地方干部会以经济为首,大力开发乡村各方面产业[2]。不考虑地方文化,也不考虑环境情况,就企图短时间赚快钱。这样的方式虽然前期亮点频频,但是后期后续乏力,且短时间内对生态的破坏,对乡村环境的破坏都达到极致。快钱赚完,乡村生态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给国家生态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2 重农抑生,缺乏生态认识的农业体系

农业体系构筑一直以来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内容,发展农业也是农村群众的主要方向。在乡村振兴规划当中,很多振兴计划都是围绕着农业这一主题来开展,这一观点本身没错,但是过于推动农业发展的后果,就是对生态的全面破坏。许多林木被砍伐,许多土地被占用为种植基地,而相应的维护措施却贫乏,这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许多生物的生存条件逐渐变小,生态危险也会随之来临。如果在农业体系构筑上,缺乏对生态保护的认知。那么,农业与生态之间必然会形成不可调和的对立局面。

2.3 缺乏生态产业规划,按城市建设模式发展

在乡村振兴领域,很多人用错误的眼光看到了错误的未来,人们看到城市日新月异、发展创新,就以为城市之路就是对的。这种思想缺乏对本地环境的了解与考察,也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正确估量,照搬思维随之而来[3]。部分人开始把生态产业规划摒弃,走城市的发展道路,这就导致生态原有优势被抛弃,新的城市道路走起来又困难重重,这种缺乏生态保护理念的振兴方式,给农民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生态保护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路径

3.1 因地制宜、全面规划

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乡村振兴体系构筑上,一定要完善生态振兴制度,因地制宜,以地方特色和文化发展为前提进行全面、有效、科学的规划,重在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制定好振兴的规划、步骤、任务和目标,将思路布置到位,做好施工图和线路表,将生态保护的规划做到位[4]。只有基础稳固,路线才会走正,即使有所偏离,也能够很快倒回正道。

例如,在乡村生态振兴发展规划的具体制定上,一定要把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与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挂钩进行目标设定、任务布置和步骤规划。让科学发展观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构筑。其设计方面,除了要有基础性的文化、农业和经济建设之外,还需要考虑许多与生态有密切关系的各项产业,以保障生态循环系统的健康发展。包括控制或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防风固沙、保护生态林木、农业污染源的防治与防控等,还包括振兴后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循环体系等等,都需要提前考虑到位。只有布置好这一系列地基,才能让乡村振兴走向循环、科学发展之路。在环境整治方面,一定要做好预案,比如山水林田的整治工作,如何保护、如何构筑经济环境同进步的循环机制等等,都要做好计划和资源储备。计划内容和目标必须要以生态化的乡村振兴为前提进行有序的方案设计与实施。只有导正规划方向,才能让乡村振兴真正走上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道路,让农民获益的同时,也让乡村持续在绿水青山之间发光发亮。

3.2 体系构筑、激励制约

乡村振兴一定要秉持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制度体系的全面构筑。做到循环利用方面有约束、有制度、有力度的执行。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前景广阔的,经济一定会有快速的腾飞,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对土地、对生态、对环境的破坏,包括废旧资源、垃圾处理、牲畜粪便、流域破坏等等,都有可能发生。随着人流量、经济体量的加大,破坏程度必然会上升。如何进行有效的制约、诱导和规范,需要从经济激励、法律防治和政府监督等方式进行持续性的制度体系构筑,以保障乡村振兴走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如,在振兴乡村体系的构筑上,要秉持农生结合理念。这一理念就是要把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护形成稳固结构,采取递进式上升的模式进行开发和监督。应该分类规划振兴体系,包括乡村振兴过程中土地与生态的修复工作和质量考察、水域环境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治理、山林的维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承担起直观责任,做好监督工作。并制定规章体系,在振兴路上及时检查,及时监督,发现问题快速治理。并且要在农业资源发展上做好循环处理,避免垃圾堆积。包括要开展畜牧业发展的粪便循环利用体系、农村振兴后的垃圾处理工作以及生态保护模范企业、个人的奖励机制和法律惩治。政府必须要成立职能部门,建立专业的监管规范调剂体系,来约束过度发展和错误发展,让激励政策和制约政策双向并行。

3.3 生态产业、着力开发

想要促进乡村科学振兴,就一定要撇开城市思维,以农村环境和条件为依托,开展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加大生态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农业产业的经济功能性开发,提供更多岗位,更多优秀的产业资源,让农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让乡村的各项产业都有全面的提升[5]。这种提升方向是以生态为前提进行的大力开发,也是对农村环境的着力保护,这是一种双向奔赴,是助力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共同进步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条件。

例如,在农产品开发力度上,一定要加大档次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首先就要对农业环境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做好科学规划和环境评估,不能一味的占用生态资源去开发农田,也不能把生态资源的优势,包括水资源优势、矿业优势等过度开发,形成环境压力,要科学的、持续性的发展。比如农村环境清新,自然资源丰富,有美好的田园风光,也有趣味性、多样性的林木地貌,能够提供一系列的农业旅游、乡村休闲和健康产业建设。因此,应该结合这样的优势环境进行科学化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展农业旅游活动,规划好旅游路径和旅游设施,做到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循环效应,做到所游之处、洁净美好、环境保护、有制可依。

不能把旅游做成一次性产品,将环境开发殆尽,最终丧失外地游客。在乡村休闲和健康养生方面,也应该进行开发,乡村环境清新优雅,是天然氧吧也是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去处。在乡村休闲领域的开发上,一定要贴合环境治理,不能造成破坏,且健康养生产业的开发力度要加大的同时,也要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不能一味的向环境求索。比如可以开展休闲采摘活动、旅游观光活动等等。强化服务和生态产品的充分价值转化,让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真正走入高速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

3.4 硬件软件、抓牢抓稳乡村振兴

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必然要以硬件基础为设施,以软件开发为前提进行多效的构筑,这样才能形成循环机制和生态保护的基础,硬件软件要有净化、绿化、亮化能力,与经济发展形成同步。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一定要讲究科技性与生态性,做到有机融合、循环一体、因地制宜、正确开发,做好农村环境的净化建设,让良好的硬件基础真正服务于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同时,在软件方面一定要加大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培养以及宣传力度,许多农民对振兴乡村的认知,只来源于金钱观念和岗位观念,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此时一定要开展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监督效应,助力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跟上正确的乡村振兴之路,走乡村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只有在习惯行为上做好监督和管理,在思想文化方面做好宣传和沟通,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路真正驶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例如,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一定要以合理、科学,以生态文明为前提进行科学的量化、绿化和净化。可以开展乡村宜居环境的硬件设施构筑,比如农村电网的布置,一定要科学有效,避免对环境产生危害,并且要铺好路网、水网和排污管网,尽量让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的同时,能够净化发展垃圾,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让生态环境在振兴之路上起到积极的影响,而不是被动破坏。尤其是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一定要做到位,把优势的科学发展观念和发展信息投入到乡村环境当中,盘活地方的硬件设备,让更新改良的观念与生态文明相衔接,真正促进硬件设施符合生态文明需求,为农民富裕和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在软件建设方面,一定要遵循美丽乡村建设方向,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观念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只有人民的意识觉醒,才是生态理念的进步。在软件设施的布置上,一定要开展多效的宣传工作,用文化发展的理念去给予人们正确的观念。

现代网络发达,智能手机已普及化。因此,在消息推送、文化宣传方面应该做到位,尽量让人民群众能够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学习。要定期开展视频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乡村地区组织农村人民来以视频教育的形式,远程与农业专家进行交流,了解生态化农业生产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条件,并制定出有效的对策。这种教育教学与传统的标语有很大区别,是具有实际指导性的,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当然标语、口号、横幅、广播也要有,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且在乡村振兴的软件建设上,一定要秉持着法律制约和规章制度同入手的观念进行铺设,相关的生态保护法律一定要宣传到位,完全执行到底,不能托关系送人情、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并且在振兴道路上的规章制定方面,一定要做好村规民约的制定,做好约束,避免农村群众在不了解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去乱盖乱建、乱排乱丢。只有走正确的乡村软件设施建设道路,才能让农村人民真正跟随乡村振兴脚步,走上富裕之路。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保护是长久之计,乡村振兴要走持续发展道路。只有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开展乡村振兴规划,才能让乡村真正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爱乡村就给它最好的、最长久的发展之路,这是每个参与振兴之人的责任,也是给予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 唐亚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实施路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1):3.

[2] 敦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J].农村农业农民, 2022(15):41-43.

[3] 张娟,高文洁,聂雅茹,等.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探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J].现代商业, 2021(16):3.

[4] 邓广山,江柯.生态约束下农户生计方式转型助推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J].农业经济, 2022(7):50-51.

[5] 陈佳陈,胡月英.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商论, 2022(13):3.

基金项目: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项目(SXLK2023-05-4)。

第一作者简介:薛君艳(1977-),副教授,硕士,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农业生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