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创造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10-14李照月
[摘 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学术期刊传播学术知识的优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创造力迫在眉睫。文章针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创造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了融媒体时代针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编辑创造力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六种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创造力的路径:重构导向思维、转型思维、特色思维、学者思维、学习思维以及用户思维。通过六种路径的协同作用,提升编辑的创造力,进而推动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学术期刊;学术期刊编辑;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5-0149-06
[收稿日期]2024-05-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化赋能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提升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创新研究”(23BJY195)
[作者简介]李照月,大庆师范学院学术理论研究部编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编辑出版学。
学术期刊在学术界乃至社会文化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是科研人员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平台,还是积累人类知识财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编辑作为学术期刊运作的核心角色,其创造力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内容品质、学术水平以及市场认可度。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正逐渐由单一纸质媒介向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传播转变。在此背景下,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创造力,能够更有效地把握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传播模式,从而提升期刊内容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学术期刊在融媒体生态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发展新特点
(一)多渠道信息获取
融媒体时代为学术期刊开启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获取途径,传统纸质资源与新兴数字化信息资源相互交融,学术期刊编辑不仅可以依靠传统的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还能够借助学术数据库、开放获取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学术搜索引擎等多种手段实时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实现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广泛性和深度性。
1.学术数据库
学术数据库汇聚了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章、会议论文等,为学术期刊编辑提供了全面的学术资源支持。编辑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库深入地挖掘某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而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学术背景和发展脉络。同时,这些数据库还为编辑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为科学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开放获取平台
开放获取平台具有“全面”“实时”和“开放”的特征,为学术期刊编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帮助其策划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选题。编辑可以借助平台上的文献资源,更加准确地把握学术前沿,从而在审稿和改稿时给予作者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开放获取平台也为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优秀的学术成果能够跨越国界传播,被更多人下载和引用。
3.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学术期刊编辑获取信息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平台上的专家学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研究动态、分享学术观点,为编辑提供了一个便捷且实时了解学术进展的窗口。编辑不仅可以及时获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可以与专家学者互动,获取更多关于研究背后的思考和方法论。这些互动不仅有助于编辑深入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还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灵感。
4.学术搜索引擎
学术搜索引擎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与学术期刊相关的学术资源。无论是学术论文、期刊文章还是会议论文,学术搜索引擎都能帮助学术期刊编辑轻松找到所需的信息。这种高效的信息检索方式,不仅为编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学术研究机构
学术研究机构通常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人才,能够定期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学术期刊编辑可以与这些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发展。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不仅可以获取最新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还能够与这些机构的专业人才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
6.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汇集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参加这些会议和研讨会,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和研究动态。这些会议和研讨会不仅为编辑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还能够为学术期刊带来更多的合作和发展空间。借助与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编辑不仅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学术信息,还能够及时把握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动态,为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多元化方式传播
融媒体技术打破了学术期刊原有的单一传播模式,使其实现以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复合型、立体化传播。如今的学术期刊已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杂志,而是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移动阅读、数据库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与推广,使学术成果能够迅速触达更多受众,并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形式形成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显著提升了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1.网络平台传播
学术期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发布,实现了从传统印刷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变。学术期刊网站、博客和微博等平台不仅提供期刊的电子版,还允许用户在线浏览、搜索、下载和引用文章。网络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点,使学术期刊的内容能够更加广泛地触达读者。
2.社交媒体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已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重要渠道,学术期刊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行业动态和专家观点,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借助社交媒体的分享、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学术期刊的内容能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讨论,进而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移动阅读传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学术期刊通过开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阅读平台,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阅读期刊内容。移动阅读具有便捷性、实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使得学术期刊的内容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4.数据库传播
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平台是学术期刊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些数据库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学术期刊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作者检索、期刊检索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期刊内容。数据库传播具有资源丰富、检索便捷、数据准确等优点,为读者提供了高效、准确地获取学术期刊内容的途径。
5.多媒体传播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不仅局限于文字传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内容呈现。例如,期刊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等,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多媒体传播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等优点,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兴趣。
(三)多维度交流互动
融媒体时代的学术期刊构建起了跨越时空限制的多维度交流互动平台,编辑、作者、读者之间可以借助线上研讨会、直播讲座、评论区互动等方式进行深度交流,大幅拓宽了学术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边界[1](P87-93)。此外,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学术期刊还能模拟真实的学术研讨场景,让参与者仿佛置身于同一空间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无疑为学术交流增添了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这种高效的互动机制也为期刊收集反馈、改进内容、引导学术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1.线上研讨会
与会者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或在线直播等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议程通常包括主题演讲、分组讨论、论文交流等环节,参会者可以就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审稿流程、出版质量、数字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参会者无须前往会议现场,只需借助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即可参加会议,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线上会议也便于参会者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参会者可以借助在线聊天、问答、投票等方式进行实时互动,增强了会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2.直播讲座
专家学者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学术见解和前沿动态。与此同时,学术期刊编辑也可以借助网络实时观看讲座,并参与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分享观点,形成一个动态的学术交流环境。学术期刊直播讲座互动是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能够为学术界提供更加开放、互动性强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3.评论区互动
+U7dVEoWUlCg687vgJsPcw==学术期刊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进行互动的平台,可以是期刊自己的网站,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如ResearchGate、ScienceDirect等获得。这些平台通常提供评论、讨论和分享文章的功能,在平台上开放评论区,让读者可以对文章进行评论和讨论。当读者发表评论后,学术期刊编辑或者作者可以进行回复,对评论进行解答或者讨论,这不仅可以增强与读者的互动,也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
二、融媒体时代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一)灵活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职责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编辑校对和版面设计,更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素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学术期刊编辑不仅需要熟悉各类数字出版平台的操作流程,也包括内容管理系统、排版软件、多媒体编辑工具等的使用。学术期刊编辑通过使用先进的编辑软件和排版工具,可以轻松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使期刊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同时,网络传播的规律也需要被充分理解,以便学术期刊编辑更好地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巧,提高期刊在网络上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这种数字化的处理方式不仅提升了学术期刊的视觉效果,也增强了其传播效果。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作模式,比如制作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阅读习惯的电子刊,以及运用AR/VR技术提升内容表现力。此外,学术期刊编辑对SEO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也需有所了解和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术期刊在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
(二)优质内容诊断和筛选的能力
随着信息爆炸式增长,融媒体时代下编辑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于将大量涌入的学术信息快速而精准地进行甄别与筛选。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负责稿件的接收、审查和编辑,还需要保证所发布的内容具有高质量、学术性和专业性。在这一背景下,优质内容诊断和筛选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对研究论文质量的专业判断,如科学严谨性、创新价值、实际应用意义等,还包括对热点话题的敏感捕捉和未来趋势的预见分析[2](P157-160)。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内容筛选标准和方法,这些标准和方法应该能够全面评估稿件的质量,包括其研究方法、数据可靠性、结论可信度等方面。学术期刊编辑须具备从海量投稿中选择具有高度原创性和高学术价值稿件的能力,能够在融媒体环境下发掘具有多元传播形态的研究成果,确保所发布的学术内容既保持高质量标准,又兼顾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三)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融媒体时代强调的是数据驱动决策,因此,学术期刊编辑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呈现技术等。在审读稿件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可以运用数据分析和综合筛查等手段,对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剔除,防止在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上出现问题。这些技能和技术可以帮助编辑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挖掘数据、呈现结果。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学会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追踪期刊运营状况。通过对文章下载量、阅读量、引用次数、用户行为等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科学分析,洞察读者需求、把握学科走向,进而指导选题策划、栏目设置及内容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三、学术期刊编辑创造力提升路径
(一)重构导向思维,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思想导向作为学术期刊的发展之魂,决定着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学术品位,关乎期刊的发展方向。只有拥有清晰、积极的思想导向,才能使学术期刊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确立学术权威性,引导学术研究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准确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遵循科学精神和学术伦理,倡导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鼓励学术创新,以此作为期刊内涵建设的灵魂,引导学术研究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价值导向是决定期刊能否吸引高水平作者、产生高质量成果并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同的关键因素,如同树木生长的根系,深深扎入学术土壤,为期刊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支持。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重视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还需关注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应时代关切,确保期刊始终扎根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土壤之中[3](P78-84)。
学术期刊编辑的组织导向思维在于能够主动适应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需求,不能仅限于完成日常的稿件处理和期刊编辑任务,更需要具备统筹兼顾、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的能力。在融媒体时代,编辑需要重构自身的组织观念,提升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能力,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策划和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活动,如研讨会、征文活动、专题论坛等,充当好期刊发展的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助力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大潮中破浪前行,实现创新发展。
(二)重构转型思维,真正实现转型突破
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连接信息生产与接收、个人化精神创造与社会化精神产品生产的关键中介,需具备积极的转型意识,以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助力学术期刊实现转型突破。就目前而言,部分学术期刊编辑将媒体融合错误地理解为各种媒介的简单链接,表现为简单地将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并行,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媒体融合的进程。实际上,媒体融合涉及观念更新、资源重组、市场定位和用户服务等多层面的深度整合。学术期刊编辑需在理性审视融合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与优势,积极探寻媒体融合的路径,而不是被技术至上或保守观望的心态所局限。
学术期刊编辑应当深刻认识到,尽管技术、媒介平台和渠道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其终极目标是让学术成果更高效、更广泛地传播,服务更多读者。学术期刊已经从单一的纸质印刷时代步入电子出版时代,鉴于其特殊性,编辑在借鉴其他媒体融合模式时需谨慎对待,避免生搬硬套。在此基础上,编辑要合理探寻融合发展路径,可通过引入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选题策划等手段,将新技术贯穿于内容策划、审稿、编校、审读直至发行等整个工作流程。与此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还应积极采纳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现代传播方式,如在保持纸质期刊出版的同时,大力推广电子期刊,以解决传统期刊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此外,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实时推送期刊目录及优质文章,既解决了内部信息滞后问题,又打破了第三方期刊数据库对学术论文传播的垄断局面,从而实现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的真正转型突破。
(三)重构特色思维,促进期刊错位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质化风险,为了在众多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术期刊编辑需重构特色思维,从选题视角、栏目设置以及作者和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差异化布局,实现期刊的错位发展。
第一,选题视角错位是学术期刊特色建设的基础。学术期刊编辑应独具慧眼,发掘并聚焦那些尚未被充分研究或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学术领域,引导和推动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在选题策划上,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寻找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和空白地带,使期刊在内容上形成鲜明特色和不可替代性。
第二,栏目设置错位是彰显学术期刊独特风格和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学术期刊编辑应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热点,精心设计特色栏目,力求在既有学术框架内创新栏目形式,提供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吸引更多目标读者的关注。
第三,学术期刊还可凭借灵活多样的栏目形式展现其特色,学术期刊编辑可通过精心策划和打造这些特色栏目,实现学术期刊各栏目间的有机互补与整体合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例如,《税务研究》在打造特色栏目方面,紧密结合国家税收政策走向与经济发展态势,设立了诸如“新时代·新征程·税收现代化”等具有时代性和理论深度的栏目,并通过“税制改革”栏目深挖税收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紧密围绕国家发展规划,策划了消费税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等专题研究,为我国税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同时,《税务研究》还通过“本刊特稿”栏目关注知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其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期刊学术水准,并通过“环球税收”栏目引进国际税收制度与实践经验,拓宽研究视野。而“数字经济与税收治理”栏目则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税收领域的交汇点,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治理新趋势,有力推动了税收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四,作者和研究方法的错位同样是学术期刊打造特色、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编辑应在保持期刊学术水准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作者队伍,关注并引进国内外各领域尤其是新兴领域的优秀学者,以丰富多元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范式来充实期刊内容。同时,鼓励和支持作者采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论视角呈现学术研究成果,使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方法层面展现独特魅力。
(四)重构学者思维,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编辑技能,更需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重构学术期刊编辑的学者思维,能够使编辑从单纯的文本加工者转变为具有学术引领力和创新力的学术工作者,确保编辑在策划、审稿和编辑过程中做出更为精准、深刻的学术判断,更能促使编辑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追踪学术前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术期刊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一,发挥课题引领作用,激活学术期刊编辑对实际问题的研究热情。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应激励编辑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参与或发起相关课题研究,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转化为具有学术价值的选题,确保期刊内容既能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又能贴近社会实践,从而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权威性。
第二,发挥专题引领,促使学术期刊编辑紧随学术前沿。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系统性的学术培训计划,安排编辑参加专题讲座,跟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通过深度参与和系统学习,编辑得以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确保期刊在学术层面始终保持领先位置[4](P48-50)。
第三,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学术期刊编辑专业成长。期刊管理单位应邀请各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顾问或参与编辑委员会工作,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联合审稿、学术沙龙等活动,为编辑提供与专家深度交流的机会,汲取其学术智慧和实践经验。编辑在与专家的互动过程中,将逐渐提升自身的学术视野、专业素养,从而在编辑工作中展现出更强的创新活力。
(五)重构学习思维,切实提升业务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出版方向,也决定了编辑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所能发挥出的创造力。因此,编辑应该具备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思维,从学习时政知识、掌握“互联网+”知识以及深入钻研业务知识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首先,编辑应时刻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确保在编辑工作中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术期刊成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的坚实阵地。其次,学习“互联网+”知识,以媒介赋能的方式加速转型发展。编辑应系统学习互联网技术、新媒体传播理论与实践技巧,如数字出版技术、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分析与应用等,通过融合多种媒介形式,提升学术期刊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的需求[5](P90-94)。最后,编辑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包括对编辑学原理、出版法规、版权保护、学术道德规范、同行评审机制的深入理解与运用,以及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学术诚信、文献引用规则等具体业务细节的精通。同时,编辑还需熟悉国际国内学术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和交叉领域的发展趋势,以便在选题策划、稿件审查、学术争议处理等环节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
(六)重构用户思维,建立良好双向互动
重构用户思维意味着将用户置于学术期刊发展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与用户间的紧密联系和良性互动,学术期刊编辑可以依据用户的反馈建议持续性改进,从而提升创造力。为此,学术期刊编辑需对用户群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借助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了解用户的学术兴趣、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需求,找准期刊定位,做到有的放矢,以优势互补的方式满足用户对学术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编辑要做好用户维护,在强化固有用户黏性的基础上,实现拓展新用户的目的。如编辑为用户定期发送电子简报或邮件通信,包含最新的期刊动态、重点文章推荐、即将举办的学术活动等信息,保持用户对期刊的持续关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高质量内容并主动回应用户的评论和问题,增加用户黏性,设立用户论坛或者专属社群,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对学术期刊内容的深度讨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变革也在不断拓展。编辑的单一身份已无法满足融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发展的高要求。因此,编辑必须重构导向思维、转型思维、特色思维、学者思维、学习思维以及用户思维,以更好地推动学术创新,进而推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编辑重构以上六种思维,是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升自身创造力、推动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浪潮中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韩芳,常芳芳.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学术精神的塑造研究[J].阴山学刊,2023,36(5).
[2]马勇.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进阶路径[J].视听,2023(10).
[3]陈静,余望.融媒体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定位与重构[J].中国编辑,2023(8).
[4]罗海丰.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能力的构建策略[J].记者观察,2023(21):48-50.
[5]石绍庆,黄日暖,江桂珍.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认同危机与纾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2).
Research on the creativity promotion path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n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LI Zhao-yue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cademic Theory Research Department, 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raditional academic journals in disseminating academic knowledge has been weakened to some extent, and it is urgent to enhance the creativ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rovement path of improving the creativity of academic jour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and ana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editors in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as well a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editorial creativity.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ix ways to improve the creativ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reconstructing oriented thinking, transformational thinking, characteristic thinking, scholar thinking, learning thinking and user thinking.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ix paths, enhance the creativity of editors, and the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Key words:financial media; academic 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creativity
[责任编辑 孙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