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曲负压吸引鞘与传统输尿管鞘治疗直径小于3 cm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2024-10-14李晓波王诚嘉陈国昇李亚军杨堃
摘要:目的 比较可弯曲负压吸引鞘与传统输尿管鞘处理小于3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 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40例和负压组35例,传统组给予传统输尿管鞘碎石术治疗,负压组给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输尿管软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输尿管损伤、出血量)及术后指标(住院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术后发热、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负压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输尿管损伤率、术中估计失血量及术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术后结石残余率、发热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术中应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处理小于3 cm肾结石,可提高输尿管软镜碎石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发热率,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软镜;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尿路梗阻
肾结石是较为常见的上尿路结石,随着结石的增大,会导致上尿路梗阻、感染,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FURS)因损伤小、可重复性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结石诊疗指南推荐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之一[1~2]。但FURS手术时间长,术后结石残余率以及脓毒血症风险较高,往往限制了FURS的适用范围[3]。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手术器械的不断进步,输尿管软镜的适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4~6]。本研究旨在比较可弯曲负压吸引鞘与传统输尿管鞘处理小于3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 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40例和负压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通过腹部DR、彩超、CT检查诊断为肾结石(单发),其中结石最大直径不超过3.0 cm;按照2022版泌尿外科诊疗指南,具备手术指征;有完整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手术不能耐受;处于妊娠及哺乳期;存在重复肾、马蹄肾、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的输尿管狭窄、肾结核等疾病;处于传染病活动期、凝血功能异常(药物或疾病原因导致),有盆腔手术、外伤史,或接受盆腔放疗,存在腹膜后纤维化;正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或碎石后2~4周;有难以控制的泌尿系统感染。
1.2 方法
(1)收集资料:包括年龄、结石CT值、所处位置以及最大径,术前麻醉风险评分(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是否出现输尿管损伤、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以及术后出血、发热、结石残余情况(通过腹平片、泌尿系CT评估)。麻醉风险评分(ASA评分)通过麻醉师术前ASA评分表评估。输尿管损伤为术中及术后退镜检查发现的肾盂,或输尿管黏膜破损或撕裂。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腹平片或CT残余结石直径>4 mm则判断结石残留;术后需使用止血药物或介入治疗处理的活动性出血,则判断为术后出血。
(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患者均按照《2022版中国泌尿外科和mEVdmgiQZH+orFCGI1hGew==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泌尿系统感染,无发热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不超过48 h。两组手术均由同一位高年资泌尿外科医生完成。
(3)手术过程:麻醉生效后,患者截石位摆放,使用输尿管镜(STORZ,F 8-9.8)对探查患侧输尿管,上镜至肾盂,留置斑马导丝,退镜。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鞘(传统组:F11-13 Boston输尿管鞘;负压组:F 11-13 beyomed负压鞘),约到肾盂输尿管处拔出内芯,置入输尿管软镜(Hawk 鹰眼)探查,并调整输尿管鞘位置。逐步探查肾盂及肾盏寻找结石并碎石。碎石使用Lumenis激光平台,200 μm 光纤(0.6~0.8 J,30~40 Hz),碎石过程予低压冲洗。调整适宜位置,将结石击碎。其中,传统组使用取石网篮将较大结石取出,负压组将结石击碎至可通过负压鞘大小碎块吸出。检查无结石残余后留置斑马导丝,退出输尿管鞘并检查输尿管情况,留置F5双J管及F16导尿管后结束手术。于术后第一天复查腹部平片,双J管在位且无较大结石残余,术后第2天出院,双J管于术后4~6周拔除。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负压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输尿管损伤率、术中估计失血量及术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术后结石残余率、发热率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3。
3讨论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有较高的患病率及复发率,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输尿管软镜术为微创术式,逐渐受到患者及医师青睐,已成为泌尿外科诊疗指南推荐的上尿路结石治疗常规手术方式之一[7]。但输尿管软镜手术碎石时间长,术后易出现感染,且术后无石率低、粉碎的结石排石时间长等问题较为突出[8]。随着碎石设备及辅助装备的进步,输尿管软镜的碎石效率较遗忘有较大提高[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负压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输尿管损伤率、术中估计失血量及术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术后结石残余率、发热率低于传统组(P<0.05)。负压鞘进行输尿管镜手术与传统输尿鞘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发热率更低,但两种术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差异。原因主要在于碎石过程中,负压可以使肾盂保持较低的压力,且结石只需击碎至能通过负压鞘大小的碎块便能被吸至结石收集装置,而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需尽量将结石粉末化利于术后排石,对于难以粉末化的较大结石需使用套石网篮逐一进行套取,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容易增加术后感染风险[11~12]。虽然两组均有患者出现术后发热,但均经抗感染治疗1~2 d后好转,未出现感染性休克。但负压鞘对于下盏结石存在弯曲程度不足缺陷,不能有效抽吸下盏结石,导致结石残留[13~15]。本研究中,所有结石残余患者留置双J管6~8周后结石均已排出,并顺利拔管。
本研究中输尿管损伤共7例,均为黏膜表面损伤,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和撕脱,术后随访未出现输尿管狭窄。术中温和置入软镜鞘,术前服用盐酸坦索罗辛以及预留双J管都可松弛输尿管,提高置鞘成功率,避免导致严重输尿管损伤。
综上所述,术中应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处理小于3 cm肾结石,可提高输尿管软镜碎石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发热率,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饶婷,夏煜琦,程帆,等.2022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尿石症手术干预治疗的最佳实践解读[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1):31-34.
[2]曾国华,李佳胜,赵志健,等.逆行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6):401-404.
[3]陈丹女,郑俊,金微微.软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620-1622.
[4]钟文,曾国华.国际尿石症联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指南解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3,38(1):1-4.
[5]余志平,王洛夫.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5):653-656.
[6]胡力仁,范先明,林剑锋,等.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3 cm上尿路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9):763-766.
[7]殷晓松,刘文燕,史建国,等.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2):204-207.
[8]吴猛,刘良兵,易东风.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5年回顾性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6):469-471.
[9]周治军,徐康,卢童,等.高频率低能量钬激光功率设置在软性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7):540-542.
[10]林剑峰,叶志彬,涂建平,等.可弯曲负压吸引鞘与常规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3,23(9):652-656.
[11]索杰,段万里,邓骞,等.肾下盏解剖对软式输尿管镜治疗肾下盏结石术后清石率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26(11):914-917.
[12]吴德尧,朱大金,王杰,等.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2):109-112.
[13]陆贤浩.可弯曲负压输尿管软镜鞘对比普通负压吸引鞘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23(4):75-76.
[14]陈玉军,匡仁锐,高亮,等.可弯曲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在逆行肾内碎石术中的初步应用经验[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43(6):447-450.
[15]伏伟.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8):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