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2024-10-14刘安庆
摘要: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麻杏石甘汤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炎症介质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8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炎症介质水平低于参照组;研究组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较快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麻杏石甘汤;化痰镇咳;咳喘;清肺平喘
小儿抵抗力低下、各脏器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肺部弹性组织差、血管丰富、肺泡少,极易受致病菌(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侵袭,引发肺部感染,随着病情进展,可引发肺炎,表现为咳嗽、咳嗽、气促等症状,甚至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损害小儿健康安全[1]。当前肺炎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病因,积极诊治至关重要[2]。以往临床治疗多进行病因对症治疗,如抗感染、吸氧、化痰镇咳等,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然而部分患儿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药物耐药性现象。因此,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儿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医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归属于“肺炎、咳喘”等范畴,认为病因与外感风寒、内伤乳食有关,多见风热,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宣肺通络。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解毒散结等功效,广泛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3]。本研究旨在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年龄≥3岁;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相关标准,且经过血常规、生化检验、胸部X线检查等确诊;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5]痰热闭肺证相关诊断(主症为咳嗽、发热、气促、痰鸣等;次症为舌红苔黄、脉弦细等);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知晓研究,并主动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智力障碍、心理疾患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占位性病变等;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呼吸道畸形等;近期接受过其他中药制剂治疗。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化痰镇咳、解痉平喘等。阿奇霉素10 mg/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 d后停用4 d,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根据体重、年龄选择合适用量,连续口服3 d,1次/d,共治疗7 d。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6岁患儿一次7.5 mg、7~12岁患儿一次1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7 d。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雾化吸入,15 min/次,2次/d,连续治疗7 d。
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麻杏石甘汤治疗,组方:甘草、麻黄、杏仁、桔梗、陈皮、前胡、瓜蒌仁、桑白皮各6 g,石膏12 g,黄芩、浙贝母各8 g,加水煎煮,取200 mL汤剂,分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 d。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询LjtiHNY3D4qybG7IGhSWnps3QtC/5caWURhXF1+7EnU=问其感受,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检验、胸部X线检查等,针对异常问题及时干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痊愈,咳嗽、气促等症状彻底消失,改善率≥95%,体温恢复至正常,X线下肺啰音完全吸收;显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改善60%~95%,体温恢复至正常,X线下肺啰音明显吸收;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改善率30%~60%,X线下肺啰音部分吸收;无效,病情无改变,或加重,改善率<30%[6]。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抽取患儿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常温下静置1~2 h,离心处理(时间15 min、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取血清,保存在-20℃冰箱内待测,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为工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降钙素原(PCT),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3)比较两组病情改善情况:观察患儿咳嗽、气促、肺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胸闷、头晕、食欲不振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两组用药前血清PCT、CRP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7 d后PCT、CRP和IL-6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咳嗽、气促、肺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阿奇霉素、布地奈德、氨溴索均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用药物,可抗感染、解痉镇咳、平喘化痰等,其中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尤为显著,但患儿易出现胃肠道反应、耐药性现象等;氨溴索为抗胆碱药物,可使支气管松弛,改善气道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状态;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以吸入方式直达肺部,降低肺部炎症,减轻咳嗽、气喘等症状,但有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显著[7]。
中医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归于“肺热、喘鸣”等范畴,病机为肺热生痰,痰疲阻塞,肺气疲阻,造成喘证,以痰热闭肺为常见证型。麻杏石甘汤方中麻黄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浙贝母可清热化痰、解毒散结等;杏仁可降气、止咳平喘;石膏可清热降火、除烦止渴;陈皮可理气开胃;黄芩可清热燥
湿;桑白皮可泻肺平喘;前胡可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等;桔梗可止咳平喘、开宣肺气等;瓜蒌皮可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等功效[8]。现代药理实验指出,麻黄中的化学成分麻黄碱具有良好的平喘、镇咳、祛痰等效果;桔梗化痰止咳平喘;瓜蒌皮中的三萜皂苷、有机酸、生物碱等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浙贝母中的化学成分浙贝母碱、贝母素乙等可镇咳、平喘、舒张气管平滑肌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提示麻杏石甘汤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炎症反应参与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CRP是一种急性蛋白,合成于肝脏,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含量极低,当机体受到创伤、不良刺激时其含量急剧增高,数天或数周后降低至正常范围。PCT为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含量低,严重创伤/感染时其水平升高。IL-6为趋化因子家族的重要组员,在调节促进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用药7 d后血清CRP、IL-6和PCT水平低于参照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说明麻杏石甘汤抗炎作用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病情改善。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麻杏石甘汤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较快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朱丽臻,肖达民,石艳红,等.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20):31-35.
[2]王清,刘敏,卢田甜.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3,41(8):101-104.
[3]李莲,谈江波,胡卫均,等.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1,34(5):74-77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7-444.
[5]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2):881-885.
[6]张杨,张翔.化裁麻杏石甘汤治疗喘息性肺炎(风热闭肺证)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46(4):522-526.
[7]候明奇,方艳.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2):2171-2173.
[8]赵琦,袁红亮,李珊珊.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血清Fbg和G-CSF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0):139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