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症状、诊断与早期发现
2024-10-14张卿
肾脏就像人体的“过滤器”,每天都在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但是,当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受损后,其工作效率就会逐渐下降。慢性肾脏病是一种隐匿而渐进的疾病,会逐渐损害肾脏功能,患者通常需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都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比如,糖尿病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萎缩,最终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高血压会使肾小球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肾脏损伤。此外,家族史、肥胖、吸烟、高龄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部分中草药),均会增加患病风险。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
(1)疲劳乏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于贫血或尿毒症毒素蓄积导致。(2)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当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时,胃肠道功能可能受到影响。(3)浮肿:尤其是在脚踝和小腿处容易出现浮肿,可能是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盐所致。(4)尿液异常:尿液颜色改变,如变得浑浊或带有泡沫;排尿习惯改变,如尿频或夜尿增多。(5)皮肤瘙痒:这是尿毒症的常见表现,由毒素刺激皮肤引起。(6)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高浓度的尿毒症毒素可能影响大脑功能。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1)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这些物质在肾功能下降时会升高。(2)尿液检查: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如蛋白尿或血尿可能提示肾脏损伤。(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用于评估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异常。(4)肾穿刺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取出一小块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早发现、早治疗
在早期阶段,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如控制血压和血糖、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可以有效减缓病情进展,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相反,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脏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贫血、骨病、心血管疾病等,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能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管理好糖尿病和高血压,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遵医嘱用药;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合理用药,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肾毒性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和中草药;均衡饮食,限制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适度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肾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自我调养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监测肾功能变化。饮食上需要限制钠、钾、磷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预防电解质紊乱。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保持每日尿量在1 500~2 000 mL。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感冒发烧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加重肾脏损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减压,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