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尘肺病的防护
2024-10-14孙静
据我国职业病报告显示,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90%。
什么是职业性尘肺病
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有害粉尘而导致肺部出现大量纤维化的疾病统称为尘肺,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职业性尘肺病包含较多病种,根据粉尘所含的化学成分,可划分为无机尘肺与有机尘肺。
矽肺、石棉肺等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无机尘肺病;有机尘肺主要是由于呼入不同有机尘埃(通常是动物性蛋白质、霉菌代谢产物)导致的尘肺,如蔗尘肺、农民肺、蘑菇肺及饲禽者肺等。
职业性尘肺病的临床表现
职业性尘肺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痰,可伴有哮病(发病时咽喉内有哮音,气息不畅,严重时喘不过气来,不能平躺)、肺痨症状(以咳嗽、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患者身体会逐渐消瘦,并具有传染性)、肺癌(以咳嗽、胸痛、发热、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喘证(以呼吸困难为主,严重的时候会出现鼻翼煽动、张口抬肩、无法平躺等情况)、肺部肿胀(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胸部膨满、心悸浮肿、唇甲发绀等)、肺痈(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烧、胸痛等,甚至有脓血)。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
职业病的诊断属于归因诊断,即在职业活动中对劳动者所患疾病的因果关系与有害有毒因素进行判定。从医疗角度来说,职业性尘肺的诊断没有任何难度,主要难点是获得诊断证据。因为从暴露到表现出尘肺病的症状,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个别病例甚至要30年以上。大部分尘肺患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中不少人在多个具有粉尘危害的单位工作,很难确定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已经不存在了,往往难以拿出职业病诊断所需的证明材料,有可能得不到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自然也就得不到相应的职业病治疗待遇。
为解决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职业病诊疗中出现的问题,《职业病防治法》分别于2011年、2017年和2018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三次修订,以便更好地为职业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定提供便利。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其所患疾病的相关资料负有主要职责,而劳动者仅需要提交自己所持有的能够证实其劳动关系的相关资料,如工作证、工资表等即可。
职业性尘肺病的危害
职业尘肺病是一种因长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中暴露,吸入有毒有害矿物质粉尘所致的一种疾病,危害主要有自发性气胸、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肺癌等。
(1)呼吸系统感染:尘肺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常可导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2)自发性气胸:尘肺病情比较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胸膜破裂。此时,外界气体侵入胸膜腔,会导致张力性或闭合性气胸。
(3)肺结核:长期与粉尘等有害物质接触,肺部免疫能力会下降,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发传染性很强的肺结核。
(4)阻塞性肺气肿:尘肺病会影响支气管的功能,诱发支气管炎症,造成气道狭窄,增加空气阻力,导致阻塞性肺气肿。
(5)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暴露在粉尘的环境中,会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肺部弥散性结构纤维化,支气管变得狭窄,容易出现感染。同时,还会出现慢支、肺心病等疾病,严重感染时可导致呼吸衰竭与右心衰竭。
(6)肺癌:尘肺病患者若伴有肺部感染,会进一步恶化,最终引发肺癌。
职业性尘肺病防护措施
职业性尘肺病是由于长时间吸入过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灰尘引起的。虽然大部分粉尘已被机体排除,但是还有一些在肺泡内和支气管内滞留,并持续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吸收,这是导致职业性尘肺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身健康,做好尘肺病的护理与预防工作。
(1)定期清洗:家中要勤打扫,特别是床上用品、书桌等容易积累灰尘的地方。
(2)定期通风:工作场所要定时通风,降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
(3)避免吸烟:吸烟会使肺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要及时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适量运动:在平时,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5)心理护理:消极情绪会使职业性尘肺病的病情加剧,因此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大波动,同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6)增强身体素质:患者应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如打太极拳、医疗体操、散步等。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与时间,不要过于疲劳。
(7)饮食调理: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因胃肠动力障碍,可以食用一些易消化、吸收、营养开胃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或太冷的食物。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要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猪蹄、银耳等,提升自身免疫力。
(8)生活护理:冬天天气比较寒冷,稍不注意容易出现上呼吸道炎症,导致肺部感染。因此,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应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增强抗寒能力。从夏天开始,可坚持用冷水洗脸。平时,室内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工作完成后,要对身上的皮肤与衣物进行清洁,防止粉尘滞留。对于家中比较容易堆积灰尘的地方,如窗户、床上用品与书桌等,应定期清洁。
(9)加强自我保护:在施工现场或工作场所长期接触有害有毒粉尘环境的工作人员,要佩戴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止吸入粉尘。
(10)定期检查: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等职业性尘肺病高危人群需常规检查身体,早期发现尘肺早期治疗。
(11)设立降尘措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最好采取降尘措施,比如采用喷淋、石化、抽吸等方法,可以使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还可以采取戴口罩等保护性措施,大幅度减少粉尘的吸入。
结束语
职业性肺尘病具有较大危害的疾病,会引发自发性气胸、呼吸系统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特殊环境工作人员要关注肺部健康,避免接触粉尘环境,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