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的护理
2024-10-14王业改
了解新生儿溶血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护理要点,对保障患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新生儿溶血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关键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溶血的原因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抗体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为 ABO 血型不合和 Rh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ABO 血型不合溶血多发生于母亲为 O 型血,而胎儿为 A 型或 B 型血的情况。 O 型血母亲血液中含有抗 A 和抗 B 抗体,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如果胎儿的血型为 A 型或 B 型,可能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被破坏。 Rh 血型不合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为 Rh 阴性血,而胎儿为 Rh 阳性血的情况下。若 Rh 阴性血母亲首次妊娠时接触到 Rh 阳性胎儿血液,可能会产生抗体,在后续妊娠中,若胎儿仍然为 Rh 阳性血,母亲体内的抗体可能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引发溶血。
新生儿溶血症状
新生儿溶血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溶血程度和胎儿代偿能力。(1)黄疸。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出生后 24 h内出现,且黄疸进展迅速,颜色较深。 (2)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跳2Kv/dEAMZZt3eURdYlUqrA==加快、呼吸急促等贫血症状。 (3)肝脾肿大。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胆红素在肝脏和脾脏中代谢,可能导致肝脾肿大。(4)胆红素脑病。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新生儿溶血的预防措施
(1)产前检查:对于 O 型血的孕妇或 Rh 阴性血的孕妇,应在孕期进行抗体筛查。定期进行 B 超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2)药物预防:如果孕妇抗体滴度较高,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减少抗体产生。(3)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时尽量减少胎儿在产道中受到的挤压,减少红细胞的破坏。(4)产后预防: 对于可能发生溶血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医护人员和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 每日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黄疸的进程。 (2)光照治疗护理:光疗是治疗新生儿溶血黄疸的常用方法。在光疗过程中,要确保宝宝的双眼、会阴部等部位得到妥善遮挡,避免受到光线损伤。 定时为患儿翻身,以保证全身皮肤均匀受光。 注意监测患儿的体温,避免过热或过冷。
(3)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患儿的肠道蠕动,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如果患儿吸吮能力差或存在其他情况,可采用滴管、胃管等方式进行喂养,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 (4)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弱,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 接触患儿前后要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5)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 禁止使用刺激性的沐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