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断乙肝病毒 护佑母婴健康

2024-10-14杨青王娜

健康之家 2024年11期

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常见的传播方式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已经成为我国乙肝病毒传播最为主要的方式,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分娩后感染。这种传播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比如造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如果新生儿感染乙肝,90%以上是慢性乙肝,易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如果母亲的乙肝检查结果为“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母婴传播乙肝的概率在10%以内。如果母亲是“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母婴传播率则高达70%以上。面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性,该如何阻断母婴传播呢?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方法

对于所有孕妇来说,进行乙肝病毒筛查非常重要。夫妻有怀孕计划,如果双方两对半检验结果为阴性,表示未感染乙肝病毒,只要提前注射乙肝疫苗预防即可;如果两对半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建议夫妻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抗体后不容易感染,宝宝出生后安全系数也较高。

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要注意母乳喂养安全。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已经进行抗病毒治疗且转阴,新生儿已经接受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接种,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孕妇分娩期间HBV- DNA病毒载量比较高,分娩时选择剖宫产,可避免新生儿产道感染。

乙肝孕妇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怀孕期间,需要定期的乙肝病毒检测,包括乙肝五项、肝功能和HBV-DNA定量。通过这些监测,可以评估孕妇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状态以及传染风险,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母婴阻断方案。特别是孕中期(孕28周后),应每月进行一次乙肝病毒和肝功能监测。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规定, HBsAg检测为阴性的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尽早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 。对HBsAg检测为阳性或不详的产妇分娩,新生儿应在出生后 12 h内尽早注射一剂次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于血清HBV-DNA为阳性的女性,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若血清HBV-DNA阳性,不管ALT指标情况,符合有乙肝肝硬化家族史及HCC家族史患者,年龄超过30岁,无创指标或感组织学检查,肝脏有炎症及纤维化,可采取抗病毒治疗。而已经确诊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乙肝患者,无论ALT及HBV-DNA指标及HBeAg阳性,均可采取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使用艾米替诺福韦。该药肝细胞靶向性高,病毒应答率高,且具有较高的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使用96周,血脂水平也比较稳定。也可采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能抑制病毒复制,长期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肝硬化并发症风险。需提醒,女性在备孕期间,应咨询医生如何正确服药,因为上述药物抗病毒能力比较强。通过一段时间控制病毒复制治疗,待DNA水平降低及转阴,HBV-DNA转阴后,可以正常怀孕,阻断率在98%~99%。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孕妇要认识乙肝病毒的危害以及传播路径,学会阻断母婴传播,维护自身和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