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八平米》学会小世界的活法
2024-10-14昭阳书声
漫画家朱德庸说:“世界再大,我们需要的也只是一碗饭,一张床,一间房足矣。”
确实,需求越小,世界越大。
反之亦然。
只要能够享受“小”的乐趣,人生就会开阔起来。
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就在东京租了一间八平米的房间,但她却说,这是她住得最久的房子。
她在《东京八平米》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在大城市里蜗居,如何找到自己的地方和存在的意义。
所以,不必执着于大小,只要会用,小地方也能变成大世界;“无用”的东西,也能变成有意义的事。
01“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吉井忍经常辗转各地,居住过大大小小不同的房子,如今在东京一间八平米的房子里居住,住了五年,这也是她住得最久的一间房子。她说还没有搬家的打算,会继续住下去。
八平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没有厨房和洗澡间,甚至连冰箱都放不下,她却活得有滋有味。
中介公司代表给她介绍这间房子的时候,她没有多想,就下了定金。
采光好,干净,周围的配套设施也不错,能满足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大小并不是她着重考虑的问题。
可是,没有洗澡间,怎么解决洗澡洗衣问题呢?
她把目光放到了周围的配套设施上,她在健身房洗澡,在自助洗衣店洗衣,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还和这里的人打成了一片。
这附近,还有24小时的独立电影院、钱汤(即澡堂)、小餐厅、咖啡厅,如果不是居住在这个小房间,她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些场所。
待在小空间,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经常出入公共场所,提升了她与人交际的能力;倾听别人的故事,为她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因为地方小,让一个人的生活有了无限可能。
从经济上来看,又省下了一笔费用。房子小,租金也便宜。如果居住大房子,又经常加班加点,或者出差、旅游,这样房子住的时间少之又少,那不是白白浪费租金了吗?
因为居住八平米的房子,吉井忍去美术馆的时间多了,平时舍不得花的钱现在能毫不犹豫地掏腰包了。
房间放不下家电,又省下了一笔电费。空间小,连打扫卫生的时间都省下了。
从文化上来讲,倾听别人有趣的故事、参观展览馆的作品,能让自己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
所以,没必要一味地追求大房子。房子大虽好,但如果不走出去,世界就小了。相反,房子小,你就不得不走出去,走出去世界就宽阔了。
亦舒在《变形记》里说:“世界那么大,没必要自我禁锢。”
小世界,并不是阻止一个人生活变好的拦路虎,而是让人看到了生活的多面性。
02“小世界”,人情味更浓
在这里,能留住吉井忍的,还有这儿的人情味。
在“八平米”附近,有一间荞麦面馆,吉井忍成为了那儿的常客。
温暖人心的便是老板的招牌式笑容。
荞麦面馆的食物并没有多美味,地方也不大,还没有空调。也许是因为闷热,吉井忍还吃过发酸的天妇罗,但依然阻止不了人们成为面馆的常客。
人们去那,通常不是为了吃面,而是独享着属于自己的空间,或者找人诉说心中的苦闷。
吉井忍也在面馆老板面前哭过一次。那时,她的工作不顺利,心情也不好,坐地铁回家时,又被人绊倒,路人都视而不见,她的情绪突然就绷不住了。
老板一边安慰她,一边拿出药膏塞给她,还送了她一份炸鸡。
尽管摔到的地方还疼,但吉井忍心里的委屈早已烟消云散。
在“八平米”附近,有一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年过八旬的老板大泽先生也非常近人情。
他通常凌晨四点开门,早上八点关门,因为要迁就附近的居民吃早餐,八点过后要回家照顾生病的妻子。
有几位建筑工人,因为要赶着搭车,要求他在凌晨三点开门,他欣然同意了。
一位患癌的顾客,住院后想要喝大泽先生的咖啡,大泽先生就买来一个保温壶,装好一份份咖啡,送去给顾客。
正是这份人情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的界限已经不是只有利益,而是超出利益范围,又不窥探到底的一种安全边界。
所以,小世界里,更有包容性。
03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吉井忍小时候曾学过一种乐器,叫三味线,类似中国的三弦。后来,吉井忍因为高考,以学业为主,又觉得学三味线没什么用处,就放弃了。
大学毕业之后,她在海外生活,经常想起小时候学的三味线,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更加思念。
二十年后,吉井忍回到日本,重新开始学习三味线,并且带着三味线去了很多地方。
她在公园练习三味线时,有一位流浪汉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听完又悄悄地离去。
吉井忍在离婚的那段时间,情绪也很低落,她会迅速拿起三味线弹奏,情绪就会慢慢平复。
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净化了人们躁动不安的心。
再者,如果人人都把这些“无用”的东西扔掉,那么,流传了的几百年的东西就会失传。
就像一些传统礼仪,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又因为还有一批“守护者”才得以传承。
就如一位作家所说:“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是无用的装点,心境却是愈炼愈好。”
(源自“昭阳书声”,许小满荐稿)
责编: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