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护通助 善养重康”护理专业群建设研究
2024-10-14龙雨霏周璇李玉晶
[摘 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工作要求,结合云南省昆明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群发展实际,推进“精护通助 善养重康”护理专业群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关 键 词] 精护通助 善养重康;护理专业群;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6-0137-04
为推进云南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全链条、全健康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云南大健康产业领域人才需求增加,大健康教育、大健康技术、大健康产业、大健康服务,巨大的市场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因此,对接产业链、岗位群的专业群建设势在必行。
一、组群逻辑
本专业群按照“服务对象相同、基础人文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组群逻辑,融合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四个骨干专业的优质师资及相关教学资源组建护理专业群。
(一)群内各专业紧密对接产业
护理专业群具有多学科综合、技术领域广的特点。专业群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围绕“全周期、全方位、全机构”开展健康服务,护理专业作为“龙头”专业渗透到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母婴照护、康复治疗等工作领域。
(二)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紧密
1.专业基础相通
(1)课程相通:专业群完全共享基础课程达到67%,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4门。
(2)基地相融:群共享校内实训基地有OSCE考试中心、医学基础综合实验室、全仿真模拟实训中心。
(3)师资共享:群内专兼职教师教育背景大多医药卫生大类,群内各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专业群师资共享性好。
2.技术领域相融
群内4个专业在健康服务产业链中,岗位技术基础有共通性、关键技术各有侧重,同时,各技术岗位又互相支撑,具有较高的相融性。
(三)专业群就业岗位群定位及其关联性描述
1.专业群对接岗位群
护理专业群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基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理念,围绕“全周期、全方位、全机构”开展健康服务,涵盖康养照护与管理、妇幼保健与管理、康复治疗与管理、医药服务4条产业链,对接21个岗位群,与服务于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和专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母婴中心、干部休养所、老年养护机构、残疾人养护机构和养生保健机构中的生活照料服务人员、保健服务人员、医疗辅助服务人员、药学服务人员和康复治疗等职业工种形成对接。
2.就业职业岗位关联
专业群内21个典型岗位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母婴照护、康复治疗等工作领域,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学生就业岗位较为相近,学生岗位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较为集中。
二、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建立护理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由校院企专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3年的建设,护理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各项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运行正常,为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保驾护航。
(二)构建“12345”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精护通助 善养重康”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根据专业群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12345”生命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即一个目标,培养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德和技两条主线抓好育人工作,采用“校、院、企”三元育人模式,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构建“四融合,能力递进”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四融合是课程教学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内容“岗课赛证”四融合;优化教学内容,贴近教学目标、贴近岗位、贴近职业资格考试和1+X证书,将各类比赛融入日常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从入学采用五层阶梯式培养,即识岗、学岗、训岗、融岗、顶岗。经过3年的建设,护理专业群“12345”生命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在实践中成效显著,在同等高职院校中能够推广应用。
(三)搭建“德技”双主线的五层阶梯式人才培养校、院、企命运共同体,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护理专业群建设始终以“德技并重”为主线,深化“校、院、企三元育人机制建设,贯穿“识岗、学岗、训岗、融岗、顶岗”五层阶梯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积极探索“订单定向”人才培养,制订一系列育人及管理制度框架。具体框架见图1,在框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个环节,对接产业链,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四)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群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基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理念,围绕“全周期、全方位、全机构”开展健康服务,对接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母婴照护、康复治疗、药学服务等工作领域,面向医院及相关各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培养复合型人才,与护理人员,生活照料服务人员、保健服务人员、医疗辅助服务人员、药学服务人员、康复治疗等职业工种形成对接,发挥校、院、企三元育人机制,融合、重构现有课程体系,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2)。
(五)构建“双螺旋三递进”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群实践教育目标,制定大卫生大健康职业素养与康养护技术技能螺旋式双提升培养方案,在实验实训、虚拟仿真、岗位实习三个方面,按照能力模型设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块,构建“双螺旋三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制定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岗位实习标准,优化实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实践教学机构。
校院企深度合作建成系列精品课程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助产综合实训虚拟仿真软件及实训课程,应用于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实训与考核。完成专业群内共享课程及各专业所有课程标准制定,新建视频、动画、案例、虚拟仿真软件等资源500个以上,建成护理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平台,目前资源库平台资源超过500个,引进人民卫生出版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1个(护理、助产),并应用于专业群的学生学习与考试、教师教学。以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校企共同开发医养个案、健康财富管理1+X证书。推广应用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500人次考评,助力学生岗位竞争力。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8门,专业群教学资源质量显著提升。
(六)专业群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搭建院(企)校协同创新“五共四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见图4)。
(七)搭建“共建、共管、共培、共评”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队伍建设平台,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组建校院企、行业专家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共建、共管、共培、共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改进教学,建设实训基地,进行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为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做保障。名师领衔五阶培养,塑造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党建引领,专家领衔,按照“新进教师、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育教学名师”五阶段分层建构师资队伍,构建全程化、进阶式教师职业发展培养体系,实施“三心四有六要”提升计划,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八)教材与教法改革
打造创新教材新形态,搭建智慧教学高平台致力于校院(企)合作,以岗位胜任力为主线,积极开发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融入职业标准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让教材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助力和支撑。
(九)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围绕教学、生产、实训、竞赛、服务、创新创业、科学研究七大主要功能,升级改造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全面提升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开放共享功能建设。新增教学模型440台套,仪器总值260余万元。扩建老年护理实训室310平方米,改造模拟药店1间。全仿真模拟医院于2024年学院四期规划中启动建设。建设期间,获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校院融合,与宣威云峰医院共建“康养护产业学院”,与弥勒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共建“药学服务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名师带徒,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显成效,实现人才订单培养。
(十)社会服务
制定社会服务发展规划,用医学特色服务回馈社会依托专业群优质资源,发挥医学特色社会服务优势,开展系列校内外医学技能培训服务、志愿科普服务,多形式、多种类地服务云南大健康产业。一是承办云南省基层卫生技能大赛、昆明市基层卫生技能大赛,承办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康人杯”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人卫杯”药品生产赛项,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乡村医生)及脱贫地区母婴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三期,云南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服务1464人次;二是升级打造全国在校生护理实践考试基地,服务实操考试5000人次;三是推进急救特色科普,开展急救科普进校院、进企业活动,服务1410人次,开展红十字急救培训691人次,现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三、专业群建设的保障
专业群建设保障措施以学校整体保障措施为基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以下措施和机制,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保障
在学校教务处领导下,组建专业群建设小组,由二级学院院长牵头,统筹各子项目建设进度,落实建设内容,协调人、财、物资源,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成立由学院专家、医院专家、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监督小组,检查监控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在财务、纪检等职能部门领导下,按进度检查监控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二)经费保障
按照学校相关财务制度,坚持突出重点、资源共享、勤俭节约、讲究实效的原则,建立监控审查机制,充分保证资金使用效率。依托校、院、企深度融合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建设等方式,引进企业设备和资金,保证企业投入建设经费足额到位。
(三)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
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建设任务。实施项目建设激励与惩罚机制,落实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设成效与职称评定和年终绩效挂钩。
四、结束语
“精护通助 善养重康”护理专业群建设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提升人才培养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仍有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为护理专业群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大健康产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群建设方案,确保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精护通助 善养重康”护理专业群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9-16.
[2] 林杰,孙联伟,朱波.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6-9.
[3] 薛梅,王博巧,海润玲,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群的建设与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8):721-723.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