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摄影专业与职业定位
2024-10-14林路
从中国摄影专业的培养方向来看,始于过去的定位至今,对于职业摄影师的培养方向一直未有明确之策。大多数院校起初注重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却逐渐转向提升视觉艺术修养。现今,专业人士意识到,现代摄影教育的核心或许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与意识的培养。随着高科技摄影技术的发展,技术问题似乎变得更易解决,而教师的观念更新却非易事,尤其作为人文传承模式,教师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形成。然而,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试,沿着观念路线前进后培养的摄影专业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空中楼阁”,缺少实际经验变成“永远的痛楚”。就此,在重新调整专业方案的基础上,扩展实训基地,引入强大的实战经验师资,也为学生的职业定位带来了一剂“镇静剂”。但诡异的是,摄影专业的走向无论如何调整,对职业的定位始终难以乐观。据我对设有摄影专业的一些上海高校的了解,摄影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职业摄影师的比例往往不足 20%。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轨迹似乎远离摄影行业,最多兼顾自由职业。特别是近几年的就业挑战,毕业后赴国外留学或攻读研究生的比例显著增加。也许,这些变化导致摄影职业定位日益遥远。
那么,这是由于培养方式存在问题,还是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让我想起了 1997 年,台湾摄影教育家吴嘉宝先生在《台湾还没有摄影系,可是已经不再需要了!》一文中的见解。他指出,现代科技和艺术思潮的影像数字化和媒体复合化已经将美术、摄影、设计、印刷、广告、媒体等知识融合成不可分割的“视觉传播”科目。这解释了为什么台湾不再需要设立摄影系,也是为何欧美日等国家的大学不再新设摄影系的原因。吴嘉宝先生强调,“摄影学”必须包含视觉、摄影和传播三个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材料知识,才算得上是完整的“摄影学”。近 30 年过去了,重读吴嘉宝先生当年的这些深刻言论,或许对当前摄影专业的职业定位仍然具有启发性。
例如,早期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摄影系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必修课程如摄影(以构图为主的非技术课程)、字体平面设计、设计摄影、系统规划设计等;可选择的必修课程包括手工制作立体造型或手工制作平面造型(两者选一)、新闻摄影、企业广告、设计编辑、摄录像(其中选两门);技术理论类课程涵盖构造理论、美学媒体理论、通讯、艺术科学概论、多媒体、展示设计、创意性想象构成等(其中选两门考试);技术类课程包括计算机设计、三维设计、打印制作、编排技法等(考试一门、作业一门);此外还有多门自由选修课程,例如,绘图、印刷技术、模型制作、舞台美术设计等。
在美国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的课程设置中,第一年为基础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以下课程:“世界艺术概述”“摄影史”“媒介通讯”“文学与写作”“摄影创作”“摄影原理”“彩色摄影”以及“系列摄影讲座”。随后的课程逐渐专业化,二年级包括“摄影原理与创作”“ 摄影创作”“ 命题创作”“黑白照片制作”“彩色照片制作”“艺术摄影”等;三年级则涵盖“高级黑白印制”“高级彩色扩印”“数码摄影”“学术研讨会”等;四年级主要集中在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
从这些摄影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一方面像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摄影系那样,强调摄影课程的实用性和与相关领域的协调配合,将技术型课程整合到视觉传播领域中,具备前瞻性和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像美国视觉艺术学院那样,突破传统的摄影技巧教学,培养学生独特的文化欣赏能力,敏锐捕捉当今信息社会的变化,重视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一些选修课程,如当代批评、历史与今天、视觉思考等,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换言之,虽然欧美国家并未像吴嘉宝所言的那样完全“废弃”摄影专业,但在整体设计上却完全符合他的观点:“摄影学”必须涵盖视觉、摄影、传播三个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材料知识,才算得上是“完整的摄影学”。因此,他们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就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摄影专业的职业定位对他们而言似乎不再是问题,而在中国摄影教育却成了一个“头疼的难题”。如今,许多高校的摄影系或摄影专业要么被裁撤,要么面临缩减。对这些科系和专业越来越严格的就业标准成了一个重要考量。有趣的是,我查阅了一些上海高校的摄影专业情况,就业率并不低,甚至有些高达 90%以上,但真正的职业定位问题却令人感到有些为难。
说到这里,或许可以调整思路,重新思考所谓的职业定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摄影”概念,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觉与传播空间考量“摄影”的可能性。例如,随着电子移动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纸媒向线上转型,加上手机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新闻图片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在新闻事件发生后,首发者往往是自媒体参与者或旁观者,而不是传统媒体的专业摄影记者。澎湃新闻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原创新闻为主,全面服务中国互联网用户,大幅减少摄影记者数量,增加视频制作人员。此外,根据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分析报告》,随着头部短视频平台广告变现的推动,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 1506.4亿元。短视频已经成为用户在线娱乐的重要方式,其广告变现和其他方式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为摄影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就业机会。
在新媒体传播方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摄影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广泛的技能领域,以适应社会就业需求,还需培养跨学科融合的广泛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反映社会时代特色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职业定位可能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前两年,我辛苦创办了将近20年的摄影专业,但由于高层领导认为学术水平不高,文化内涵不足,最终被彻底取消了。当时,我感到非常痛心和失望,如今却有了新的想法——摄影专业确实面临挑战,因为传统的“摄影”与现代科技和传播的密切结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确实有些困难。我真诚希望中国其他高校的摄影系和专业能够继续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满意的职业定位,让他们未来的道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