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新突破
2024-10-14史大譞崔艺
通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这些指示精神为我们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北京中科集能电力科技公司科研团队,立项重大战略高新科技研发专利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拼搏,研发 “超音速磁悬浮铁路新型牵引动力装置系统”。该技术开创了航空技术与磁悬浮铁路技术深度交流融合的历史先例,是学科交叉综合应用的重大科创成果,正在实现重大发明专利技术新突破。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研创新硕果累累。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日益突显,同时来自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压力也更加巨大。因此,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从而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具有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的作用发挥及引领。企业要从创新政策环境、研发机构建设、优秀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共同发力,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通过企业投入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我们看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国家创新总战略视域下,建立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的机制,让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研发。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常态化咨询制度,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建立健全“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主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特征,瞄准所属细分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二是企业最贴近生产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企业生产和创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可以将科技研发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消除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现象。企业要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机制,切实将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让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有效衔接,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企业要聚焦应用基础研究,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资源,构筑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高校院所广泛参与的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群。让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推动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培育、评价和流动机制。通过人才引企入校、产教联合等模式,构建以岗位类型为基础、以能力标准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
四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走向“生产线”。 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置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收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期锁定为前提的产研合作机制。做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方式选择等;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方式,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办法,切实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企业要在传统产业基础扎实做牢的同时,要积极推动企业布局和结构转型,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通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完善企业创新机制以市场需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企业创新机制是企业在质量上发展和更新的机制,涉及企业效率提升等问题。包括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产品创新、 企业市场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等。
企业创新活动是企业的根本活动,这个活动需要依靠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企业创新机制。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它从创新设想的产生与形成到研究与开发,从创新内容的形成到创新结果的扩散,再到市场效益的形成,然后又由于市场需求发展再次进入新一轮的创新,在发展过程中,既有顺序,也有交叉和交互作用,只有在正确的企业创新机制推动下,创新活动才能得以循环和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还很弱,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
企业创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发展机制和倒逼机制,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
第一,动力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它是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动力机制的作用就是激发企业和职工创新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运行。一般来说,企业创新由市场拉动、科技推动和政策激励三种动力推进。因此,光有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而没有企业内部正确有效的激励政策,市场再好科技再先进,也无法促使企业员工主动进行创新。
第二,运行机制。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创新运行机制,能够使企业创新活动在正确决策下得以持续不断地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创新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
一是感性阶段。创新在此时只是一个想法,需要为创新者提供时间和信息,企业要有一个部门来收集、处理和管理想法和思想。二是概念化阶段。将创新思想的可行性按照技术、市场和企业组织方面的条件加以论证。从创新技术、市场和组织方面进行确定,形成一个建议报告,报告陈述新思想的可行性依据、实现方法等。三是开发阶段。将纸上的原型变成试验制品。在这一阶段中,人力资源和资金及其他要素须联合起来,使联合出现成效。四是作业阶段。企业要组织落实,使创新成果与企业生产活动衔接起来。包括技术方面、市场方面、组织方面,最终完成目标任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创新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各种人才的合理架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顺利进行。
第三,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机制是在创新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挖掘内部资源并吸纳外部资源,加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储备,不断谋求创新发展的机制。企业要不断发展创新,就要有资源的储备,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发展关系。一要在人才上,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知识经济规律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知识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竞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要在技术与信息上,企业要建立内部学习积累机制,不断总结企业技术经验,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建立技术与信息搜集部门,专门搜集技术和信息资料,及时跟踪国际国内科技发展新动态。三要在资金上,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科研创新经费的投入,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是稳定科技队伍的基本条件,也是保障企业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倒逼机制。企业通过外部压力或制约手段,迫使企业主动改变原有行为方式,或通过市场倒逼进行行业创新调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管理手段。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外部压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迫使企业和个人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改善产品质量等。倒逼机制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调整等,都会使企业面临创新压力,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力量,承担着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一方面作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要在基础研究、底层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供给方面主动作为,另一方面作为现代产业链的重要一员,要充分发挥战略性领域领先用户和继成者的作用,通过倒逼机制牵引行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因此,通过倒逼机制实现领先市场及用户,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主动牵引市场和用户。企业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性用户,为技术发展提供初始用户基础和技术迭代升级机会。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反馈意见发挥自身独特地位优势,充当新兴技术的试验用户,为技术升级提供基础。二要企业作为具有较强技术积累的领先用户。可以按供应商、使用方的要求提供创新需求和知识,通过明确需求特征、技术要求等为其他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经验和指导;也可以通过合作研发等方式,直接参与供应商和使用方的技术创新,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技术知识、创新资源等要素的支撑。三要搞好创新协调,提供技术攻关合力。企业要以领先用户身份为抓手,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协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主体在技术路线选择、互补品开发、技术攻关战略等方面形成一致行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合力,充当关键核心技术协调主体的角色。
简言之,以上几种创新机制,不是简单的迭加,而是相互联系,由内在动力、有效运行、不断发展的多个方面的机制,共同构成企业创新活动的创新机制系统,并贯穿于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力量
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新突破
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承担着“三个作用”的重要使命,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近年来,国有企业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围绕行业发展布局了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批重大前沿性、开创性、创新性技术,有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也取得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成果。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这些数字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已经达到42.7万家,较上年增加了7.2万家。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数量也首次超过七成。
北京中科集能电力科技公司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创新实践,立项申请重大战略高新科技研发专利项目,研发“超音速磁悬浮铁路新型动力装置系统”。该专利技术是让车厢内置分体航空发动机,消除磁悬浮列车上的空气阻力,并把巨大的阻力转变为强大的推力,该专利成果的特点在于:一是不用真空管道,在自然条件下实现时速3000公里;二是可以消除列车在运行中产生的以速度平方数倍增的空气阻力,破解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而且不担心空气阻力大,因为研发出新型的列车牵引动力结构构造能够变害为利,使空气阻力越大转变的推力也越大;三是改写了人们对空气动力学的传统认知理念,通过科学的构造原理,使巨大的空气阻力转化为对列车的强大推力,使车头前端的气压转变为负压,使车头前产生的负压和车尾部产生的高压,让磁悬浮列车头尾两端产生巨大的空气压差,顺利实现时速3000公里运行,将首次实现世界铁路跨入高超音速新时代。
人们看到,近百年来铁路交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建设又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一百多年前传统的轮轨铁路时速仅达几公里,而如今已发展时速达到几百公里,但在时速达到500公里左右的运行中,受到轮、轨、轴、轴承摩擦力和安全等因素的制约,不再有更大的提速空间。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兴起发展,已彻底消除了传统铁路轮、轨、轴、轴承等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时速可达600公里左右。
该专利项目研发的超音速磁悬浮铁路新型牵引动力装置系统,是涉及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和航空涡轮喷气动力技术及高速无轴内转旋风压缩机技术等多种学科融合交叉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涡轮燃烧喷气发动机技术、无轴高速旋风涡流压缩机技术(使前端渐近形成动态低真空负压状态)、水雾降温蒸气加力助推技术、蒸汽涡流自生屏障反推力技术、超导电磁技术、电力调控及通讯等设备技术,通过对相关技术合成改进,在磁悬浮轨道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制造新型的运载车体结构及牵引动力设备等。
另外,该专利技术还体现了磁悬浮列车与飞机航空技术的互补融合,有异曲同工之效,充分利用磁悬浮列车内置航空发动机技术,避开了建造费用较高的真空管道技术,另辟蹊径在运行速度上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总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着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创技术策源、高质量并购、集群化发展和不断发明新的专利技术。用实实在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庄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