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10-14郑岩
时评频道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日前,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突破不断实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描绘出一幅生动图景。从一颗螺丝钉也要进口到大国重器彰显底气,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推动国家进步、造福人民生活。事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历史和实践证明,谁能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时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涌动,而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加大创新力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进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统。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相关地方性法规的相继出台与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在外国完成学业后毅然回国,“现在是时候为国家‘挤奶’了”;薛其坤常年保持“7—11”作息,“把偶然变成必然,需要穷
尽几乎所有可能性”。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始终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促使更多人才脱颖而出,离不开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也离不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广大科技工作者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定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峨大厦夯实根基。
(选自“人民网”2024年6月28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