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环渤海地区文旅名片

2024-10-14李明谦

商周刊 2024年21期

环渤海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充实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环渤海地区文旅资源的总体状况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经济发展“东移”与我国经济重心“北上”的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南联北开的作用,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部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众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聚集,并呈现出海洋性的共同特征。现代海洋文化旅游发展迅猛,其作为海洋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度假、科普和教育等形式的海洋旅游产品。

环渤海地区历经千百年的沉淀,构成了海洋历史的地理坐标和文化空间,塑造了环渤海城市群海洋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比如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建设打渔张森林公园,建成花朝园、打渔张爱情主题文化公园等特色景观,吸引游客观光赏景、户外露营、欢乐采摘,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系统性的文旅资源体系也获得了有效的政策扶持,比如“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的召开、“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联合宣言”的发布、“中国北方环渤海11城市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制定等。相关政策促进了文旅资源禀赋的有效发挥和利用,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吸引力与各类旅游景观相整合,必然可以形成更有效地促进文旅高质量融合的重要基础。

环渤海地区文旅资源的文化特质

环渤海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充实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这个文化要素系统中,海洋文化贯穿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要素共同构成环渤海地区的文旅资源宝库。具体表现为:

首先,环渤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圈特质,这一海洋文化圈周边拥有最接近中华文化腹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较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环渤海沿海地区优越的气候与自然资源,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依海而生、制造舟船创造了条件。秦汉以来,开辟了联通世界的“海上丝路”东北亚航线,推动了华夏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唐宋时期,环渤海地区与高丽、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海洋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环渤海城市群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海洋文化资源方面,不仅有海洋文化传说、历史典故和海神信仰等丰富海洋历史文化资源;还有青岛红岛蛤蜊节、青岛田横“上网节”、青岛金沙滩旅游节、荣成渔民节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节庆文化资源。这都展现出中华海洋文明的传承发展和延绵不绝的历史特征,并且不断展现新的时代活力和内涵。

区域性的海洋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展现出向海图强、向外开放的文明特质,具有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四海一家”伦理秩序的海洋文明价值。在海洋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从古至今依托海洋资源与环境开展经济生产,从《天工开物》记载的海洋盐业、海洋渔业技术,到如今我国沿海省份发展“蓝色经济”,都展现了我国人民向海而生、经略海洋的能力与魄力。在治理智慧方面,古代先哲“官山海”和“兴鱼盐、引舟楫”的朴素海洋治理观,展现了我国历来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价值底蕴。从《山海经》关于上古海洋的博物志与民族志记载,到《瀛涯胜览》和《岛夷志略》描述我国古代航海家们的航海见闻与跨海交流历程,再到当今我国政府的海洋发展白皮书,中国人民对于海洋的认识经历了非凡的跨越。

环渤海地区的文化要素体系也内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处于环渤海地区的胶东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一支,主要指胶莱河以东,以烟台市为主体,含威海市和青岛市东部地区的区域红色文化,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胶东人民的尚武、重情重义与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焕发出敢想敢干、敢打硬仗的生存智慧。其中也蕴含着民俗文化的浸润、民间文学的启迪、胶东半岛的美好风光以及祖祖辈辈留下的生命韧性。比如位于山东烟台的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总占地面积80亩,展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全面展示胶东不同时期争先、领先、走在前列的大事要事,深刻阐释蕴含其中精神内涵,彰显胶东“敢为天下先、奋勇走在前”的精神特质。这些红色文化因子既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也具有红色文旅开发价值,构成了文化要素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在新时代的海洋文化建设方面,环渤海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共同的文化生活以及共同的文化精神,表现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文化担当,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始终巩固着文化主体性,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圈,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素植入旅游资源,成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环渤海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和近现代以来积淀的红色文化,又为文化要素提供丰富的纵深。充实着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意义,为文旅融合发展积淀文化动力。

环渤海地区文旅资源融合发展的时代名片

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的文化体系性和海洋文明特质,成为文旅资源有机融合的必然条件,具体展现出环渤海地区文旅资源融合的特色发展方向:

首先,对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而言,必须协调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要求必须将海洋文化融合到区域的旅游规划当中。重视保护海洋文化遗产,在旅游景点开发和宣传的同时,利用好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全方位、多手段展示海洋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海洋,更积极地投入到保护文物、保护海洋的实践当中。在文旅资源开发过程中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经济提供丰富创新创意源泉,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民海洋意识,为建设海洋强国夯实社会认知基础。加强相关海洋文化建筑和遗址的维护修缮工作,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文化旅游内含的价值导向作用,引领文明风尚。

其次,在文旅资源具体整合的产业视角上,加强地区内部各城市的合作,携手促进区域海洋文化的联合。将各区域散落、小规模的海洋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降低海洋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成本,打造区域海洋文化旅游的品牌。集中力量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头部产品。开发建设具有观光、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旅游区,尽快形成以海洋广播影视、海洋出版发行、海洋动漫游戏、海洋旅游业、网络信息、内容产业等为主体,以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庆典会展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文艺演出业等为辅的海洋文化产业链。

最后,在推动文旅资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播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展现中华海洋文化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展现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巩固建设海洋强国的文化根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服务,运用好海洋文化的开放特征,在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化产品中展现中国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沿海区域文旅的重要代表,肩负着在世界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任务,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也肩负着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的任务。锚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环渤海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必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卓越贡献。

(作者系青岛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