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的新衣

2024-10-13王敬雅

领导文萃 2024年18期

真正的龙袍专指皇帝的服装,专业分类中,其实并没有“龙袍”一项,通常按照场合,皇帝服装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便服”,而且每一种服装都是套装。我们今天所说的“龙袍”,应该是清代“朝袍”和“吉服袍”的统称,只是皇帝服装的一部分。像电视剧中,皇帝在活着的时候,很少只穿着一件朝袍到处晃荡——当然,成殓时候的皇帝是只着朝袍的。

皇帝也给龙袍点赞、加单、差评

皇帝龙袍或依礼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题,由内务府画院画师出小样进呈。设计师的设计稿要经过皇帝首肯,或经内务府大臣审阅,连同批准件发到南方制造局。故宫图书馆收藏了包括龙袍在内的3400余件各类服饰图样,这些小样大多为同治七年(1868)初皇帝大婚交江南三织造处承办的各种活计。

三织造处即是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处,他们负责御用丝织品的生产和采办。三个织造处织成匹料后,再送交裁作、绣作、衣作。成衣分为上用、内用和官用,上用即为皇帝所用,内用为皇宫内的皇室成员所用,官用则用于诸王百官的赏赐。

乾隆Kz/b1X2Yz9WlPffXnLn2nA==皇帝是一个精致生活的男子,他曾多次提供纸样和库存样品,命三织造“照此颜色织新花样”,要“光亮好”“颜色鲜”“图饰搭配合度”。而且乾隆皇帝经常对龙袍的花色、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和修改意见,如“不要大红,要按五色”“其颜色还要文雅些”“靠色再多添几色,其红紫色颜色还要淡些”“往细致里做”“若奉传办务要精细”等。

乾隆皇帝本人对金线的使用会进行监督,乾隆七年(1742)十月初五日,乾隆皇帝得到两件新龙袍,经查发现,江宁织造安宁承办此项活计时,用的金银线较多,于是下旨说:“安宁不如图拉,充汉官的气象,两件补褂如何用许多金线、银线?”并说要“酌量”给用。

如果送来的令皇帝满意,就会点赞并且二次订货。但是如果货不对板,乾隆皇帝还会给差评,比如“二色金龙袍绣做甚糙”“做来龙袍绣法甚糙”“解到石青縀绣二色金甲面一分、月白縀绣二色金甲面一分,绣做实属粗糙”。

龙袍也是一种高级赏赐

皇帝在位的时候,他的冠袍带履,由内务府的四执事库管理,随时伺候穿戴。皇帝驾崩后,他的日常穿戴会被特别收贮起来,并标上黄签,后世皇帝不会再拿出来用。

但是皇帝生前没有上过身的衣服,会不会被自己的儿子接着穿,这不好说。因为现在所见清后期朝袍中,也有使用乾隆时期工艺和材料的,也有明显是补绣了十二章纹,被当作朝袍使用的。

龙袍作为皇帝的御用物品,不得流入民间,但是高官家庭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红楼梦》中提到贾府库房中有上用的布料。皇帝会将龙袍作为一种高规格的赏赐赐给臣下。

清末这种赏赐更为频繁,比如1909年,末代皇帝溥仪为了表彰张作霖在剿灭蒙古叛匪中的英勇表现,御赐给他盘金龙吉服袍一件。后来,张作霖也没太当回事,将此吉服袍转赠给了曾任日本关东军驻沈阳守备队队长的植田照猪少将。1945年日本战败后,植田回国因病去世,龙袍由其夫人保存并送给了日本高知县文化学者、汉诗翻译家汤山愧平。因为清末局势动荡,北京被侵略者多次洗劫,再加上皇室管理松散,大量清宫物件流失民间及国外。

古代民间对皇帝有很多神乎其神的想象,比如皇帝一件龙袍要制作一千天,穿一次就废置不用了。其实皇帝也是一般人,不但会设计自己的龙袍,做得不合适会改,还会算计着少用金线。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