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
2024-10-13陆春祥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129/3G2tTckz2VpmckXCTsJshf.webp)
俳优侏儒这类人,处于以杂艺为生中的最下等,但他们能通过玩笑讽喻时政,人们通常称他们为杂剧者。
这里举几个例子。
北宋崇宁元年(1102),元祐党人正遭受各方打击,连言论也被禁止,凡有人涉及被禁止的言论行为,不论大小,都要罢官,并受到监视。当时的伶人上演了这么一出戏,皇帝也坐在下面看——
一宰相坐在公案后,颂扬朝政之美好。一僧人上场,请求宰相颁发印信,他要云游四方。宰相接过僧人度牒仔细看,发现度牒是元祐三年(1088)的,当即撕毁,并让僧人穿上常人衣服。一道人上场,他丢失了度牒。宰相问他什么时候做的道士,道人说元祐年间,宰相便脱了道士的道服,让他当百姓。一士人上场,他是在元祐五年(1090)被推荐参加省试的,按规定可以免去乡试,但礼部不予推荐,这士人便来宰相处投诉。宰相当场将士人押往原籍,并废去其考试资格。
此时,主管国库的官员上场请示工作,他附在宰相的耳边说:我今天去左藏库为您要了一千贯料钱,这些钱都是元祐年间制造的,是不是应该按圣旨办?宰相低着头想了很久说:把钱从后门搬走。随后,配角用手中的梃拍着宰相的背调侃道:您做到宰相,原来也只是为了钱。
观众大笑,在台下看戏的皇帝也笑了。
蔡京任宰相,他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任枢密使。蔡卞为了推崇岳父大人,在孔庙祭祀时,想让王安石也配享,并封为舒王。当时的伶人便上演了这么一出戏讽刺:
孔子、颜回、孟子、王安石同时上场,孔子在正中坐定,王安石请孟子坐上座,孟子推辞说:天下最尊贵的,应该根据爵位来安排,我只是公爵,而您却贵为真王,您为什么要这么谦让呢?见孟子不肯坐上座,王安石又转头请颜回,颜回也推辞:我只是里巷中一匹夫而已,一生都没有什么功业,您是盛世大儒,我和您相比,无论官位还是名气都相差太大,您没必要推辞。于是,王安石就坐在上座。孔子见此情景,在正中的座位上如坐针毡。他也想将位子让给王安石,王安石很惶恐,拱手表示不敢。
两人正谦让间,子路拉着公冶长的手愤愤不平地上场。公冶长很不情愿:我有什么罪,你要这样对我?子路便责备他:你一点儿也不维护自己的丈人(公冶长虽然坐过牢,孔子却将女儿嫁给了他),你看看人家王安石的女婿。
自然,这出戏上演后,蔡卞的盘算便落空了。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省试,秦桧的儿子秦熺和侄儿秦昌时、秦昌龄都榜上有名,人们私下议论纷纷。三年后的初春,新一轮的省试就要开始,这时,有一出戏上演了:
众士子去尚书省赶考,他们猜测今年的主考官是谁,有人说是某侍从,有人说是某尚书,有人说是某侍郎,主要演员答:都不是,今年的主考官是彭越。有人问:朝官之中,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人呀。主要演员答:他是汉朝的梁王。有人疑惑:他是古人,已经死了一千多年,怎么会来主考呢?主要演员答:上次的主考官是楚王韩信,韩信、彭越是一起的,所以我知道这次是彭越。众人便嘲笑:你胡说八道,我们怎么都听不懂呢?主要演员笑着说:如果上一次的主考官不是韩信,怎么会取三秦呢?四周的人闻此,一哄而散。
后来秦桧也知道了这事,但他不敢公开惩罚那些演员。
(摘自《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