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子里、茶山上,也有博物馆

2024-10-13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4年36期

正值盛夏,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信家村,棕黑色的土地里钻出嫩绿色的玉米芽,村头有间单层独栋砖瓦房,乍一看和其他房屋无异。往屋里走,石斧、铁镰、木爬犁,不过100平方米的房间里,各类农具摆得整齐。

走进博物馆,只见其中一角有张木桌,摆着以前的播种农具——点葫芦。一只土黄色的大肚葫芦,腹部打上乒乓球大小的孔,上面插着空心竹筒。再往上看,竹筒和一根一米来长的细长木棍绑在一块。如今,点葫芦早已不再使用。从长春市区前来观展的游客张先生看得认真,“小时候听家里老人提起过点葫芦,今天终于见到实物了。”

2016年,吉林省启动“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由高校及市区博物馆等专业力量协助乡村进行文化资源挖掘、展陈设计,在有条件的村屯建设博物馆。目前,吉林省已建成农耕文明、民族民俗、历史遗迹等不同类型的乡村博物馆100多家。2021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展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工作,将乡村博物馆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做好孵化培育,为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借鉴。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5日)

◆素材解读

1.传承农耕文化、展示农业智慧。近年来吉林省启动了“吉林印记”保护工程,迅速建起一百多家乡村博物馆;2021年国家文物局也开始开展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工作。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加强了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传承了农耕文化。乡村博物馆中展示的石斧、铁镰、点葫芦等传统农具,展现的是我们先祖的农业智慧。

2.收藏乡土记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博物馆建在了村头,里面还收藏了远离现代生活的石斧、铁镰、木爬犁等各类年轻人未曾见过的农具,甚至博物馆里的义务讲解员都是来自农村的老农民。这既是对乡土生活的一种留存,更是以乡土记忆为切入点,以专业的力量协助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助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拓宽道路。

◆适用话题

文化自信 彰显特色 乡村振兴 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