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描写

2024-10-13陶兴国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4年36期

范本呈现

孙少安其实并没有任何可办的事。他只是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难受和痛苦,不愿意和父亲、妹妹一块相跟着回家。他想一个人度过一段时间,让积压在胸中的闷气慢慢消散出去。他在人迹稀稀拉拉的石圪节街上毫无目的地溜达着。好在街上再没碰见熟人,他可以把精神集中在自己的内心。直等到太阳落山以后,他才一个人慢慢地通过石圪节那座小桥,踏上了通往双水村的公路。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暑气消散,大地顿时凉爽下来。公路两边庄稼地里的无名小虫和东拉河里的蛤蟆叫声交织在一起,使这盛夏的夜晚充满了纷扰和骚乱。

孙少安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

一种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他停在路边的一棵白杨树下,把烫热的脸颊贴在冰凉的树干上,两只粗糙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杨树皮,透过朦胧的泪眼惆怅地望着黑糊糊的远山。公路下面,东拉河的细流发出耳语似的声响。夏夜凉爽的风从川道里吹过来,摇曳着树梢和庄稼。月亮升高了,在清朗的夜空冷淡地微笑着。星星越来越繁密,像在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上缀满了银钉……孙少安在白杨树下站了一会,又开始往回走。走不多远,他就看见了双水村星星点点的灯火。

一股温暖的激流刹那间漫过了他的心间。那灯光下,有他亲爱的家——亲人们的脸庞都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了。于是,头脑中迷茫的云雾顷刻间消散,滚烫的额头重新又凉了下来。他顿时感到他刚才的情绪充满了危险。是的!一家老老少少都依靠和指望着他,他怎么能这样胡思乱想呢?不,他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如果他垮了,说不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那个少年,可能只有十三岁,如果没记错的话,就是十三岁,在镇上的初级中学读书。那时的农村中学,假期较多,除了暑假、寒假,还有农忙假,假期除了帮家里做农活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在他的潜意识里,只有考上好的高中,才能走出贫困的山村。

生他养他的山村就像倒卧在山塘边的一棵歪脖子柳树一样,腰身上有些许朽败,中间还有几个空洞,那些土坯房就如同树身上暗黑参差的老皮一样,总担心会在冬天的冰冻中脱落。少年的家虽是新做的土坯房,但尘泥渗漏,瓦檐脱落,也显露着困窘的气息。一到下雨天,整个村庄就沉浸在泥泞中,而他,只能踏着泥泞去上学。因此,他常常在书本中遥想城市宽阔的马路、洁净的小径……

夏天悄然而至,场院前后的苦楝树浓荫匝地,房前高大的槐树上蝉儿整日卖力地嘶鸣着,左邻右舍家的狗啊、鸡啊、猪啊不断地出出进进,吠叫声、打鸣声、哼哼声被炎热的风裹挟着,在小巷中穿行。更要命的是,不知是谁家的小孩在睡梦中被惊醒,无休无止地哭泣着。而少年,也放了暑假,正在家憋着一股劲儿记英语单词……可是这些嘈杂的声音又不时带着火热的气息直往他的心里钻,又怎能做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呢!

他懊恼地揣起书本,悄悄地走到离家三里地远的田地里,那里有一棵高大的苦楝树,繁茂的枝叶像撑开的伞盖,呵护着田地里呆头呆脑向上猛窜的高粱。高粱的间隙里有一块绿草茵茵的草坡,他悄悄溜进高粱地,把自己埋进柔柔的浓密的青草中,肆无忌惮地读着英语,背着诗文,耳畔只有高粱叶在风中的轻吟和自己琅琅的书声。

读累了,他就躺在草坡上睡觉,书盖在脸上,心在绿野中游荡。太阳像喝醉了酒的父亲,把那张古铜色的脸静静地搁在楝树的丫杈上,看着他拔节成长。他想到了父亲,老实巴交地奔走在热辣滚烫的田埂上,脚上的老茧比自己身下的草还厚实,可一家人总还是饥肠辘辘的;母亲不知疲倦地在灶屋与场院间奔忙着,总有做不完的杂事,总在用葫芦瓢中的糟糠喂着哼哼唧唧的猪猡,身上总是罩着那件经年累月也分辨不出颜色和质地的大褂……他想到站在青石埠头向河里扎猛子的情景,那些早已辍学在家放牛锄草、插秧割麦的小伙伴,他一激灵,又拿起书发疯似的读起来,清脆的声音在暮色中起起落落,追赶着远处瓦屋上袅袅的炊烟,眼前的高粱已经慢慢变红,吞吐出紫黑色的颗粒。

(选自陈之君《高粱地里的少年》,广东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